別淮南王還真的是個被詛咒的爵位。英布英布是西漢唯一一位異姓淮南王,因為淮南王一旦謀反,推翻了中央,那么擁立漢文帝的大臣必然會受到清洗,文帝為了粉碎流言,就將城陽王劉喜遷徙到淮南舊地,稱淮南王,劉安的父親名叫劉長,是漢武帝的祖父漢文帝的弟弟,是當時的淮南王。
1、西漢初期,三代淮南王接連謀反,淮南王為何成了謀反王?
別說,淮南王還真的是個被詛咒的爵位!但是三代淮南王造反的原因卻是各有千秋第一代淮南王英布,他的造反是被逼的,劉邦和呂后脫不了干系。作為漢初三大將之一,他和韓信、彭越一起被封為異姓王,但劉邦骨子里顯然對于這幫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老手下不放心,韓信、彭越相繼被殺,換個人都會覺得狡兔死走狗烹,下一個挨刀的肯定是自己,
坐以待斃這種日子誰過得下去,與其心驚膽戰等著頭頂屠刀落下,不如拼死一搏換個活法,興許還有一條生路,所以英布為了生的希望,反了!第二代淮南王劉長,是劉邦的私生子,也是最小的兒子,老娘是劉邦部屬張敖的美姬,但他出生沒多久,老媽就去世了,他也就寄養在呂后宮里。劉邦兒女一堆,自然也沒有功夫關心這個庶出的小兒子,
從小缺失了父母希心教導,長期在沒有父母關愛的條件下成長,心智不長殘才怪!所以被老爹封為淮南王后,這個從小在富貴窩里長大的公子哥自然肆無忌憚,豪奢驕橫,哪懂得人情世故,君臣有別。加之當時就剩他和漢文帝是劉邦僅存于世的兩兒子,漢文帝對這個小弟也是憐愛不止,這家伙更是目中無人,他目無王法,為泄私憤當眾殺了朝廷重臣審食其,在封國內自立王法,自命官員,最終還是感覺不甘人下,暗地拉攏太子以及匈奴、閩越異族,要革老哥漢文帝的命,最終事敗流放,絕食而死,倒是挺有骨氣!第三代淮南王劉安(確切說是第四代,中間還有一個“臨時工”劉喜)是劉長的長子,年幼就沒了老爹,這梁子自然是早就結下了,他心底里不想報仇,恐怕沒人相信!但劉安吸取了老爹的教訓,換了個活法,他不張揚,不炫耀,崇尚無為而治,外表看似沒有任何野心,但往往這樣的最為恐怖,讓人捉摸不透他的想法,也最容易迷惑他人。
2、如何評價西漢淮南王劉安謀反事件?
我是潘多拉效應,感謝邀請,西漢初期,在杰出政治家漢武帝統治初期,諸侯國仍然存在。諸侯國有很大的勢力,有自己朝政、財政和軍隊,往往鬧分裂、搞復辟,反對漢朝中央集權的統治,嚴重違背了加強中央集權的漢武帝的統治策略。淮南國就是其中的一個諸侯國,淮安王劉安按輩分是漢武帝劉徹的叔叔,劉安也是當今豆腐的創始者,淮南國王劉安反對漢朝中央集權也有淵源的。
劉安的父親名叫劉長,是漢武帝的祖父漢文帝的弟弟,是當時的淮南王,劉長驕傲跋扈,不把漢朝的中央政府放在眼里。他在自己的王國內,不但不遵守漢朝中央的法律,而且還私定法令,趕走中央派去的任職官吏,自己封賞和挑選官員,掌握重要的職位,漢文帝對此極為不滿,但看在皇室宗親和內部安定的情面上,還是盡量地容忍著。有一次,漢文帝讓劉長的舅舅去勸說劉長,其不但不聽,反而變本加厲,大肆聯絡諸侯和官員搞反對漢朝中央集權制的政治叛亂,
漢文帝六年,劉長在集中自己的兵力,策劃陰謀進行反叛;又分別派人去聯絡當時盤踞在北方的匈奴和割據東南的閩越王,說服兩者出兵,里應外合,從而夾擊漢朝,妄圖推翻漢文帝的統治。漢文帝發覺劉長的叛亂活動,派兵鎮壓,短時間內就打敗叛軍,并且把劉長軟禁起來,劉長不服,在被押往四川的途中,絕食含恨而死。父親之死,給劉安埋下復仇之火,他發誓要為自己的父親報仇,
劉安繼承淮南王以后,劉安為繼承父王未竟之業而日夜奔波,積極籌劃反叛。漢景帝在位的時時候,發生了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諸侯王國聯合叛亂的事件,史稱七國之亂,劉安認為自己復仇的時機到了,決定出兵加入叛軍,和朝廷對抗,當時淮南國的相國和重要官員不聽從他的指揮,拒絕出兵參加叛亂,因而淮南王劉安參與反叛沒有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