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上海 > 楊浦區 > 上海市金融辦孫國友,城鎮養老保險基金的來源

上海市金融辦孫國友,城鎮養老保險基金的來源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2-07 00:11:15 編輯:上海生活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城鎮養老保險基金的來源

城鎮養老保險也稱為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屬于基本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為城鎮居民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當參保者到達退休年齡時,將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但是很參保者對于城鎮養老保險基金來源方式并不了解,下面來為大家介紹。城鎮養老保險基金的來源據了解,一般只要具有當地戶籍,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不符合用人單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城鎮非從業居民,都可以在戶籍所在地自愿參加城鎮養老保險。而城鎮養老保險基金主要來源兩個部分: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一、個人繳費部分參加城鎮養老保險的居民,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用,繳費標準目前設定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100元、1200元等12個檔次,當地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者可自主選擇繳費檔次,多繳多得。二、政府補貼部分對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居民,政府將全額支付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由中央財政、省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省財政(含中央財政)對市、縣按人均財力分檔給予補助,對經濟薄弱地區給予重點傾斜。市、縣政府應對參保居民繳費給予補貼,補貼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30-50元,有條件的地區可提高補助標準,補助標準限低不限高;對選擇較高檔次標準繳費和繳費年限較長的,可適當增加補貼給予鼓勵,具體標準和辦法由市、縣政府確定。而對城鎮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市、縣政府為其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同時,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個人為參保者繳費提供資助。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社保與商業保險不同,它只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待遇水平較低。因此,如果想要提高退休后的生活質量的話,可以適當的補充商業養老險來增加保障。對于醫保報銷的攻略,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社保醫保怎么用?一文教你申辦報銷流程!相關推薦:帶您了解上海市城鎮養老保險中國人講,老有所養是我們中國人最大的期盼。這句話孫先生近來體會的尤為明顯。在上海一家金融雜志工作的孫先生,在外人看來有著令人艷羨的工作和該有的生活水準。然而已有一定積蓄的孫先生早想著自己做一份事業。城鎮養老保險美好生活不可缺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賦予我們許多現代化解決問題的方法,但與此同時,它也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挑戰與風險。例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所面臨的各種風險不斷增加,養老、失業、工傷、自然災害、交通事故……在解決養老問題時,城鎮養老保險的重要性就不容忽視。

城鎮養老保險基金的來源

2,王安憑一人之力挑戰美國巨頭稱霸市場20年卻因一念之差破產

前華人首富王安,被譽為“電腦大王”,他在傳統電腦領域叱咤全球的時候,微軟和蘋果還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王安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創造了財富神話,對抗美國巨頭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可這樣一位傳奇華人,卻因為一念之差,錯判了市場的未來,被微軟和蘋果超越,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就在電腦領域敗下陣來……   而本期文章要帶來的內容,便是前華人首富王安,從巔峰跌落到谷底。 關于王安的傳奇一生,要從1920年說起,他是江蘇昆山人出生在上海,入學就讀于新式學堂,次次考試都名列前茅,1936年以第一名的好成績,考上了國立交通大學。 放在那個時代來說,王安屬于是典型的高級知識分子,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 王安入校之后,對無線電產生了濃厚興趣,或者說在那個救亡圖存的年代,知識分子都在思考,如何報效國家。 據說,在抗戰期間,王安身為青年大學生,為國家做出過很多貢獻。 日本投降后二戰宣告結束,25歲的王安遠赴美國,進入了哈佛大學讀書。 放在當時來說,美國吃盡了二戰紅利,經濟開始騰飛,正是年輕人闖蕩的大好時代,并不像今天這樣實體空心化,反而是制造業和 科技 領域的黃金時代。 王安恰恰在最好的年紀,遇上了那個時代最好的上升空間,他在學校里刻苦學習認真讀書,珍惜每一寸光陰,拿到了全校名列前茅的成績,獲得了學校給的全額獎學金。 他僅僅花了三年時間,就成為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他想著自己能憑借高學歷,能一輩子享受上層 社會 的生活。 然而王安自信滿滿去“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求職的時候,卻因為膚色問題飽受歧視。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身為 科技 巨頭,卻根本就瞧不上華人,不僅打斷了王安的自我介紹,甚至建議王安去工廠做體力活,學學修車或者刷刷盤子。 人生遭遇挫折,因為膚色遭受羞辱,王安退而求其次,于是投入到“電腦之父”霍華德·艾肯門下,在實驗室謀了一份差事。 艾肯僅僅是看王安成績好,所以才讓這個中國年輕人,來實驗室處理一些雜亂的日常事務,并沒有意識到這位中國年輕人,將改變未來的電腦領域。 艾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電腦,但因為數據存儲問題,體積有幾間屋子那么大,他正在艱難攻關,想著如何為幾十噸的電腦“減肥”。 萬萬沒想到,王安在實驗室呆了不到一個月,就研發出“磁芯儲存器”,當場震驚了艾肯,直接解決了電腦體積過大的問題。 或者說,如果沒有王安的磁芯儲存器,當場震驚了艾肯。 這時候問題來了,電腦原本靠著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設備來儲存數據,倘若轉而使用王安的儲存器,將會擠走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市場份額。 王安雖然在實驗室升職加薪,但他決定離開艾肯,放棄年薪五千美金的工資,帶著六百美元告別實驗室的朋友們,獨自去創業打拼。 他事業的起點,位于哥倫比亞的一處地下室,他在那里苦心搞研發,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推出了第一款智能產品。 緊隨其后的,便是走街串巷推廣產品,王安每天都累得筋疲力盡,但對于新鮮的 科技 產品來說,時代還沒有做好迎接準備。 王安四處碰壁,有一天他總算等到有人敲門,可開門一看才知道,居然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對方直接拿著四十萬美元,想要購買王安價值五百萬美元的專利技術,而且態度很強硬。 王安一聽四十萬美元,感覺自己受到了羞辱,但這一專利除了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之外,很少有誰愿意購買。 思前想后,王安強壓心中的怒氣,拿自己的專利技術,從對方手中換到了四十萬美元。 道理也很簡單,王安雖然有宏圖大志,但卻需要一筆啟動資金作為人生支點,而他僅有的優勢便是大腦,僅有的變現途徑,便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他認為自己被對方接連羞辱,暗暗發誓一定要狠狠回擊,須知少日拏云志,曾許人間第一流! 王安拿著自己創業得來的第一桶金,到處購買新式設備,提升實驗室的研發實力,創立屬于他自己的電腦公司,他發誓要擊敗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王安在三十四歲那年,成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商用電腦,為人類的電腦時代,增添了光輝燦爛的一筆。 憑借這一 科技 產品,王安實現了當初的夢想,頭一年便獲得了百萬美金的銷售額,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復仇之路正式開始。 王安到三十七歲那年,電腦公司掛牌上市,他發誓要讓全世界,都使用王安推出的商用電腦。 股票市場青睞王安的電腦公司,市值一路猛漲到七千萬美元,一路將王安推到了 科技 領域的風口浪尖。 在王安看來,這還僅僅是個開始而已,他緊隨其后推出新型文字處理機,獲得了美國各部門的大筆訂單。 緊接著,公司接連推出新產品,刷新了辦公領域的一個個銷售榜單,商業電腦在市場上大獲成功。 與此同時,美國的微軟和蘋果,還處在茫茫人海當中名不見經傳,王安已經登頂商業領域的 科技 巔峰。 到1986年,王安的事業到達頂峰,年收入高達三十億美金,在美國五百家大企業當中,排到了第一百四十六位,在世界各地擁有三萬多名員工。 王安本人,成為世界著名的“電腦大王”個人財富高達二十億美金,成為美國十大富豪之一,同時也是華人首富。 王安實現了當年的夢想,從IBM的手中,搶奪大批市場份額,又被美國評為最杰出的移民之一。 1986年10月,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企業家,跟王安握手的時候,他說:“你在美國很出名,現在是家大業大。這可是你自己奮斗出來的啊!” 美國的里根總統,為王安頒發了“總統自由獎章”表彰王安在 科技 領域的突出貢獻。 因為王安在電腦領域貢獻巨大,所以入選了美國的 科技 名人堂,是第六十八位進入發明家名人堂的科學家,但凡是能進入這一領域的,很多都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 科技 巨擘。 也因為王安在美國獲得了巨大成功,所以黃皮膚的亞洲人,在西方的地位隨之上升。 正應了那句話,知識改變命運, 科技 改變生活,在電腦時代的初期,王安成了弄潮兒。 王安雖然身居高位,但他并未忘記身為企業家的責任,也沒有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王安也曾在上海投資辦廠。 可就在王安電腦公司蓬勃發展的時候,市場則在悄然變化,他當初的死對頭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已經悄然跟微軟結盟,另外蘋果公司也在發展壯大,開發PC個人電腦領域。 王安剛開始的時候,認為PC沒有未來,電腦的市場在政府單位在大公司,而不是在個人用戶那里。 直到微軟和蘋果斬獲巨額利潤的時候,王安才意識到這一領域大有可為,公司里的高層也建議進入PC賽道。 可實際上,王安在個人電腦領域的業務,進展不甚理想,完全跟不上微軟和蘋果的腳步。 另外,那時候弱小的英特爾,也曾求助王安共同發展,但王安的態度很差,猶如是當年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趕走他一般,他用同樣的方式,拒絕了英特爾。 王安公司在轉型這一方面,遭遇了巨大的困難,他本人又患上了食道癌,等于是事業和 健康 的雙重打擊。 恰恰公司的接班人,又是他的兒子王烈,引起了公司高層的反感。 王安需要接班人帶公司走出危機,很顯然王烈并不是那個拯救公司的人,王安偏偏又不信任外人來接管公司。 1990年,王安敗給了病魔在波士頓去世,他七十年來大起大落的傳奇生涯,就此落下了帷幕。 到1992年,王安電腦公司的盈利,只剩下十九億美元,四年銳減三分之一以上,員工也只剩下八千多人。 他猶如奇跡一般崛起,又好似悲劇一般落幕。 而王烈則喊著激動人心的口號,要帶公司重登巔峰,可大家更愿意相信那慘淡的數據。 即使王烈辭職,換米勒接手公司,但米勒擅長的是處理債務,對于公司業務卻知之甚少。 公司在工業軟件的研發方面,進度又遠遠低于預期。 王安電腦公司的股票,從巔峰時期的42.5美元,跌落到37.5美分,無奈申請破產重組。 在商業領域,王安成了反面教材,很多的分析機構,羅列了他破產的各項原因。 首先是王安的優點,便是豐富的科學技術知識,畢業于交大和哈佛,為他日后的發明創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通過發明“磁芯記憶體”,獲得了科學界的認可,天賦是他攫取人生第一桶金的關鍵所在。 王安在管理方面,也有他的獨到之處,啟用大批有才華的 科技 人員,忍受書呆子的缺點,讓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盡情發揮聰明才智。 當公司三劍客“考布勞、斯加爾、考爾科”爭斗時,王安根據三人的特點,分配到三個不同的部門,全部都加以重用,實現了公司產品的革新,和財富的騰飛。 從心理來說,王安擁有執著的追求,和超越大多數人的堅強意志。 普通人拿到四十萬美元的巨款,往往會存到銀行吃利息,想著如何通過金融操作,維持一輩子體面的生活。 當王安拿到四十萬美金的巨款,并沒有用于自身的享受,而是全部用來研發新產品,倘若他以普通人的思維,想著往后余生如何過上安穩生活,也就不會有王安電腦公司的橫空出世。 據公司內部人員回憶,王安始終有良好的情緒,他作為公司的領導,總能感染身邊的大多數人,所以公司的氛圍一直都很好。 當公司內部人員爭權奪利,尤其是實驗室的那“三劍客”相互爭斗之時,王安沒有開除任何人一人,反而利用他們的強項彼此競爭。 在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王安并沒有偏安一隅,反而爆發出強烈的市場競爭意識,積極創新開發新產品,擁有超越多數人的開拓精神,這讓他穩壓IBM。 這便是他從六百美元,發家到五十六億美元的主要原因。 至于失敗原因,則是他對傳統電腦領域的執著,認為市場以后的發展,會集中在文字處理機、對數電腦、或者是小型化的商業電腦,而不是PC個人計算機。 或許是因為擁有電腦領域的霸主地位,王安站得太高了,忽視了PC機背后的巨大利潤,以至于錯失了發展先機。 危機明明已經來到,可王安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危機意識。 尤其是微軟和蘋果,推出初代產品的時候,王安依舊沒有放在心上,并未把握住未來的發展方向。 當王安開始追趕的時候,公司規模越大,轉型卻越是困難,甚至是舉步維艱。 隨著公司逐年虧損,債務越來越高,王安腦子里想著的,并不是改進產品工藝,升級電腦的性能,反而是提高了服務費用,通過維修和養護,從老用戶的身上薅羊毛。 王安電腦公司的這種做法,等于是推著老用戶往外走,自然也傷害了各地代理商的感情。 商界提起王安,往往會提起他的兒子王烈,任人唯親是王安的幾大昏招之一,他越是到晚年,就越是相信自己人,不肯相信家族以外的人。 當王安的思維,拐入到家族企業的時候,也就失去了往日的公正和寬大,兩個兒子都進入到公司的重要部門。 王安確診食道癌之后,他把家里三十六歲的大兒子,當做了公司的接班人,而不是去請職業經理人。 家族觀念破壞了公司團結,這是近代許多大公司在轉型之時,都遭遇過的困難。 而原先那些有能力的公司高層,又得不到王烈的重用,于是一怒之下遞交辭職信憤而離職,這對于公司來說損失巨大。 王安進入老年之后,他開發新產品的時候,失去了往日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公司偏向于保守,他本人的性格也變得執拗,并未把握住用戶的實際需求。 偏偏在這個關鍵時期,那些沒有能力的職員,抓住了晉升的機會,于是緊隨王烈的步伐,從而獲得了重用。 王安遭各界質疑的時候,他非但沒有聽取建議,卻反過來駁斥說:“我是公司的創始人,我要保持我對公司的安全控制權,使我的子女能有機會證明他們有沒有經營公司的能力。” 王烈做了公司總裁,公司也是從他這里開始,逐年走向了下坡路。 時代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拋棄落后公司的速度更快。 王烈上任兩年,公司虧損四百多億美元,王安這時候才意識到,兒子并不能帶公司走出危機。 王安思考的重點是債務,是讓公司活下去,而不是研發順應時代的產品,所以米勒才會上位,債務倒是處理得很好,公司卻迅速垮臺。 王安用二十年的時間,創造了華人暴富的“神話”,公司卻在最后的兩年時間里跳崖一般墜落。 當王安電腦公司,這個行業巨無霸倒下時,讓人唏噓感嘆。 總結王安電腦公司破產的原因,首當其沖的便是王安沒有現代化管理思想,家族觀念成了破壞團結的“毒藥”。 公司失去了創新能力,并未認清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如果公司無法適應 社會 ,就注定會被 社會 拋棄。 也有人分析說,公司真正的價值在于服務消費者,可王安電腦公司為了扭轉虧損,卻從消費者的身上壓榨價值,失去了服務意識和誠信意識。       后記: 王安順著時代的風潮崛起,卻沒能跟上時代的腳步,被消費者拋棄。 學習他成功的優秀品質,也要吸取他失敗的教訓。

王安憑一人之力挑戰美國巨頭稱霸市場20年卻因一念之差破產

3,你對中國銀行的認識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imited),總行(Head Office)位于北京市復興門內大街1號。是中國(不包括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規模排列位列第三。中國銀行的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7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9位。 中國銀行主營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公司金融業務基于銀行的核心信貸產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基于銀行卡之上的系統服務。金融市場業務主要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國際匯兌、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務。 中國銀行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銀國際”)是中國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運行平臺。中銀國際在中國內地、香港及紐約、倫敦、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擁有高水準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絡。中銀國際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并、財務顧問、定息收益、證券銷售、投資研究、直接投資、資產管理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中國銀行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和聯營公司經營保險業務。其中,在香港擁有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六家分公司、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東亮保險專業有限公司和堡宜投資有限公司,在內地擁有中銀保險有限公司,澳門地區有聯豐亨保險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7月的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在香港保險市場經營一般保險業務,業務品種齊全繁多,業務量多年位居當地同業前列。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了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后,中國銀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中國銀行擁有遍布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絡,其中境內機構超過10,000家,境外機構600多家。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后成為香港、澳門的發鈔銀行。 中國銀行所屬的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香港)”或“中銀香港”),于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家在香港注冊的持牌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合并了原中銀集團香港十二行中十家銀行的業務,并同時持有香港注冊的南洋商業銀行、集友銀行和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的股份權益,使之成為中銀香港的附屬機構。中銀香港是香港地區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也是香港銀行公會輪任主席銀行之一。重組后的中銀香港于2002年7月在香港掛牌上市。 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在近百年輝煌的發展歷史中,中國銀行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于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準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后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于同業領先地位,并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2003年,中國銀行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2006年6月1日、7月5日,中國銀行先后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首家A+H發行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按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市值計算,中國銀行為全球第五大銀行。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伙伴。中國銀行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宣傳和普及奧運精神,促進本次體育盛會圓滿成功,提升中國銀行的品牌形象。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銀行同業、國內外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目前,中國銀行曾先后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8年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多次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10強企業”,被《亞洲風險》雜志評為2006年度“中國最佳銀行”。在美國知名財經雜志《財富》與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詢公司Hay(合益)集團合作評選的25家“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中,中國銀行榜上有名。在A+H資本市場整體上市后,中國銀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在近百年歲月里,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并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中國銀行將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托其雄厚的實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歷史沿革 中國銀行于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準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1908年起改稱大清銀行(Ta Ching Goverment Bank),負責整頓幣制、發行貨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改組而來。故中國銀行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 民國政府時期 中國銀行自民國時期早年成立后一直擔負中央銀行職責直至1928年,此時國民政府另外設立中央銀行,并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和章程,“經國民政府之特許為國際匯兌銀行”。當時總行亦從北京(時稱為北平)遷往上海辦公。 此時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4月間,國民政府再次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導致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事實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原總管理處隨民國政府遷往臺灣,至1960年在臺重新開業。在臺機構部門于1971年改名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2006年8月間和臺灣交通銀行(Chiao Tung Bank)合并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留置大陸地區的各分支機構部門收歸國有,繼續以中國銀行行名營業存續。 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一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對外貿易事業發展,使國家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美國政府凍結美元資產的斗爭,抵制美國政府對中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合遠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改革開放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銀行的前列。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一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身份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轉為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 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專業管理,不再在外匯業務享有壟斷地位。中國銀行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股份制改革 中國銀行于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 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國際化的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于同業領先地位,并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由于歷史和業務發展的原因,中國銀行是目前國內銀行中最國際化的商業銀行,先后分別在香港、澳門、倫敦、大阪、新加坡、紐約、曼谷、東京等地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后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絡,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307個,境外機構共計603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后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一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國家資產,聽候接管的命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率先起義,宣布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不久,倫敦、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卡拉奇、孟買、加爾各答、仰光等分支機構紛紛宣布接受國內總管理處的領導,為新中國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資產。 自1994年,中國銀行憑借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海外網絡、出眾的實力和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優勢,盈利總額在國內銀行中一直居于首列。許多權威的國際金融雜志一致認為,中國銀行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員工數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人均利潤、人均資本合人均資產各項指標均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首。 本部分部分文字參考自中國銀行官方說明。[編輯本段]中國銀行的百年經營和市場榮譽 中國銀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5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業務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注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后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后,先后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編輯本段]中國銀行公開上市進程 1990年代,中行踏入財務重組階段。 1998年,中國銀行獲中央政府注資425億元人民幣。 1999年和2000年中行以出售不良資產方式,獲注資2674億元。 2003年,中央匯金(全稱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向中行注資1864億元#,成為中行主要股東。 2004年中行出售總帳面值2720億元的不良貸款。 2005年8月,蘇格蘭皇家銀行以30.48億美元入股中行9.61%,淡馬錫全資附屬公司亞洲金融控股以15.24億美元入股4.8%。同年10月,亞洲開發銀行以7374萬美元入股0.23%。 2006年6月1日,中國銀行在香港交易所(3988-HK)上市,首次公開招股(IPO)255.69億股,每股最后定價2.95港元,首日收市價為3.40港元。*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601988-SH)上市,每股最后定價3.08人民幣,同日成為上證綜指成股。* 2006年12月4日,中國銀行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創下最短時間成為香港藍籌股的股份公司。 # 以上數據來自中國銀行有關公開文件 * 以上信息來自網絡新聞媒體報道中國銀行行標 中國銀行行標于1986年經中國銀行總行批準正式使用。 行標從總體上看是古錢形狀代表銀行;“中”字代表中國;外圓表明中國銀行是面向全球的國際性大銀行。 中文行名:中國銀行中文行名字體由郭沫若先生題寫中銀國際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建立起符合行業最佳規范的國際化投資銀行架構,在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設有分支機構,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中國沿海和內地中心城市建立了銷售網絡。中銀國際擁有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絡,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并、財務顧問、證券銷售、定息收益、衍生產品、資產管理、直接投資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編輯本段]中銀香港和中國銀行 中銀香港全稱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于2001年間由香港寶生銀行并入承繼中國銀行(香港)集團有關銀行業務方面之成員(不包括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資產改組而來。中國銀行通過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擁有和管理該公司。 中國銀行(香港)集團成立于1990年代,由包括但不限于原來以中國銀行為首的13家有關銀行合并而成。 這些銀行分別是: 1、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和交通銀行香港分行(1998年間遵照國家指示,重新歸屬交通銀行轄管) 2、八家內地成立銀行的香港分行:廣東省銀行、新華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國華商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鹽業銀行、集友銀行 3、兩家香港注冊的銀行:華僑商業銀行、寶生銀行 4、南洋商業銀行(部分分行) 其中南洋商業銀行下屬的南洋信用卡公司在中銀香港改組后成為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BOC Credit Card (International) Ltd.),并改為中銀香港之附屬子機構。[編輯本段]中國銀行與奧運 2005年2月22日 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獨家經銷“北京奧運金”的金融機構,在京成功發行第一組“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產品。 2005年2月2日 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伙伴俱樂部成立,北京奧組委向中國銀行頒發紀念牌和俱樂部會員證。 2004年12月8日 中國銀行和VISA國際組織在京舉行了全球首張北京奧運主題的“中銀VISA奧運信用卡”的首發儀式。 2004年11月3日 國際奧委會執委、市場開發委員會主席杰哈德·海博格先生及北京奧組委有關領導一行訪問中國銀行。 2004年8月23日 中國銀行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為中國奧運健兒舉辦慶功酒會。 2004年7月22日 中國銀行推出第一款奧運題材金融產品——長城VISA歐元卡雅典奧運珍藏版,支持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雅典。 2004年7月14日 北京奧組委正式宣布中國銀行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唯一銀行合作伙伴。 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六。 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一十五。中國銀行新聞 股票代碼:601988 股票簡稱:中國銀行 編號:臨2007-024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于保薦代表人變更的公告 中國銀行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準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本公司”)于近日接到保薦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銀河證券”)的通知,本公司原保薦代表人之一王俊已調離銀河證券,不再從事本公司的持續督導工作,銀河證券指派張衛東履行本公司的后續持續督導工作。本次變更后, 銀河證券指派本公司的保薦代表人為張衛東和王紅兵。中國銀行 在世界500強2007年以30750。8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列第215位;在汶川地震后, 中國銀行集團海內外機構和員工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捐物累計已超過1.23億元。上市情況 證券代碼 601988 證券簡稱 中國銀行 公司名稱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 Bank of China Limited 成立日期 1983-10-31 上市日期 2006-07-05 上市市場 上海證券交易所 所屬行業 金融、保險業 注冊資本(萬元) 25383916.2009 法人代表 肖鋼 董事長 肖鋼 總經理 李禮輝 董事會秘書 張秉訓 證券代表 羅楠 注冊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1號中國銀行總行辦公大樓 郵政編碼 100818 辦公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1號中國銀行總行辦公大樓 郵政編碼 100818 公司簡介 中國銀行成立于1912年2月5日,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其經營管理和發展在中國金融業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從1912年至1949 年的37年期間,中國銀行的職能發生了三次變化。1912-1928年,行使當時政府中央銀行的職能;1928年中國銀行被改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1942年中國銀行成為發展國際貿易的專業銀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政府接管了中國銀行,同年12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由上海遷至北京。1950年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1979年 3月13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銀行的前列。1994年初,根據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 經中國政府批準,中國銀行整體改建(以下稱"改制")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股份公司"),并于2004年8月26日依法成立。由中央匯金投資公司代表國家持有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 2006年5月,本行成功發行了29,403,878,000股H 股普通股(包括悉數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部分),并于2006年6月1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交易。 經營范圍 吸收人民幣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結算;辦理票據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從事同業拆借;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外匯匯款;外幣兌換;國際結算;同業外匯拆借;外匯票據的承兌和貼現;外匯借款;外匯擔保;結匯、售匯;發行和代理發行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買賣和代理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自營外匯買賣;代客外匯買賣;外匯信用卡的發行和代理國外信用卡的發行及付款;資信調查、咨詢、見證業務;組織或參加銀團貸款;國際貴金屬買賣;海外分支機構經營當地法律許可的一切銀行業務;在港澳地區的分行依據當地法令可發行或參與代理發行當地貨幣;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監管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保險兼業代理(有效期至2008 年6 月2 日)。

你對中國銀行的認識

文章TAG:上海市金融辦孫國友上海上海市金融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壁市| 奉贤区| 汉源县| 城口县| 潮州市| 禄丰县| 乐亭县| 玉田县| 宜宾县| 木兰县| 搜索| 梧州市| 曲沃县| 新津县| 吐鲁番市| 南宫市| 寿宁县| 罗定市| 且末县| 玉屏| 项城市| 商南县| 高平市| 任丘市| 九江市| 恩平市| 叙永县| 洪湖市| 龙山县| 三明市| 潢川县| 绥中县| 常熟市| 东港市| 法库县| 丁青县| 滨海县| 山西省| 迁西县| 台州市|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