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菜按開封廚師界的說法是中國菜的母系菜,也有人說是姥姥級的。鍋包肉是東北的地方菜主菜之一,是飯店必點菜之一,但河南菜的存在感,則略有點尷尬了,堂堂人口大省河南,在代表菜這塊并沒有特別耀眼的地方,是沒有特色嘛,掀開鍋,一股香甜的味道直撲面門,香的是燉菜,甜的是玉米餅子,美的是食客的心窩子。
1、河南有什么代表菜?怎么做的?
泱泱大中華,各種菜系算是百花齊放,至于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大家也能張口說上一兩個,特別像川菜粵菜這種熱門選手,隨便說出個七八款都不在話下。但河南菜的存在感,則略有點尷尬了,堂堂人口大省河南,在代表菜這塊并沒有特別耀眼的地方,是沒有特色嘛?早餐胡辣湯是家喻戶曉;河南燴面扛起代表菜好像也有點心虛,畢竟就是一種主食吧!滿街的大盤雞、幾乎家家都會做的確是來自于新疆,就算有點意思的洛陽水席,其實也就可以廣義理解為是一道東北亂燉,
但回溯歷史,梁實秋的筆下,是點過一些足以和知名菜系相媲美的名菜:黃河鯉魚焙面、炸核桃腰、鐵鍋蛋、瓦塊魚、兩做魚等。其中,最撐得起門面的當然是黃河鯉魚,據說只有出產在洛陽以下至開封黃河黑崗口一帶的為佳,這道菜,重點是要吃活魚,不吃死魚;另外,大小在一市斤半左右,不能再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味鮮肉嫩,傳統豫菜館,在院子里總要特備一個水池,養著許多黃河鯉魚。
當客人開始飲酒以后,一個堂倌手提一條鯉魚的背鰭,來到客人面前,讓客人看見確是一條活魚,詢問如何吃法,客人說出“兩吃”,即焦炸一半,糖醋熘一半。當糖醋熘的一半吃完之后,堂倌將剩下的魚骨端走,過了一陣,堂倌用盤子端來焙得極焦而保持淡黃色的細面條,盤繞盤中而不亂,其細如發,然后將一碗用魚骨做的滾熱湯汁澆在面上,發出微微響聲。
2、小菜和大菜是怎么劃分的?
小菜和大菜是怎么劃分的?其實明面上是沒有小菜和大菜的區分的,只是人們生活中自然區分形成的,你看大店小店菜單上一般都沒有小菜和大菜這兩個類別,但是你要是讓服務給你推薦幾個大菜或小菜她又能給你列舉,這就是潛意識里的區分。小菜小菜標簽就是,開胃菜、份量小的、便宜的、可有可無、免費送的、比如餐前送或者你自己點的花生米、拍黃瓜、蘿卜干咸菜這類,
還有葉子菜,湖南那邊不管什么葉子菜都叫小菜。你去點菜說有什么小菜她們就會給你列舉白菜、油麥菜這類,大菜正好反過來,貴的、份量足的、主菜能吃飽的、高大上、上得了臺面的。在服務眼里,大菜就是她們店招牌菜,而大眾眼里就是大魚大肉的、足量的。有錢人眼里就是精致高端的,稀有的,因為沒有明文區分,在不同的低地方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標準。
3、去餐館吃東北菜,該怎么點菜?
跟您簡單的說一下點菜需要注意的問題:1、由于目前飯店很多,分成高中低檔的餐館,一般比較大眾化的飯店通過店面就能夠看出來,挑選飯店的時候一般名字比較土的,這樣的店一般都是農家的,比如:東北家,殺豬菜,一鍋燉之類的,2、一般的農家菜館菜盤尺碼比較大,一盤菜大概能讓2人左右吃飽,所以點菜的時候盡量做到一葷一素,不要都是葷的,吃不完3、點菜的時候要問一下口味,因為東北吃鹽比較重,南方很多人不習慣,提前交代一下廚房,盡量少放一點鹽4、東北多燉菜,尤其在冬天,吃的時候盡量人多一點,這樣圍在一起吃的比較熱鬧。
推薦幾道特色菜:鍋包肉鍋包肉鍋包肉,原名“鍋爆肉”,出自哈爾濱道臺府府尹杜學贏專用廚師“濱江膳祖”——鄭興文之手,由于用急火快炒,把鐵鍋燒熱,把汁淋到鍋里,浸透到肉里,所以起名叫“鍋爆肉”。俄羅斯人發“爆”這個音為包,時間一長,“鍋爆肉”就變成了“鍋包肉”,在西安事變以前,由于東三省歸屬張氏家族管轄,所以道臺府的很多菜,都屬于禁菜、私菜。
1911年在奉天(今沈陽)召開的萬國鼠疫研究會上鄭興文以高超的廚藝受到與會各國代表的高度贊譽,獲得大會頒發的榮譽牌匾《濱江膳祖》,日本占領黑龍江以后,張學良對東北部部分地區控制漸松,一些民間工藝、美食菜譜逐漸外流,鍋包肉也開始在哈爾濱以及外部流傳。后來到了遼寧,遼寧人對其加入了自己的改造,最后一步改用番茄醬或者番茄沙司,外觀像極了哈爾濱的“櫻桃肉”,減少了鍋包肉原有的香酥金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