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早開設了世界之窗,是深圳的重要地標。現今的深圳,“來了就是深圳人”同樣起作用,特別對那些高級人才來深圳奮斗創業,有了一種家的感覺,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只不過是一句響亮的口號而已,深圳從原來的小漁村發展成現今的千萬人口的一線城市,“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個口號起了一定的作用。
1、寶安和深圳在歷史上是什么關系?深圳為什么叫深圳?
說到寶安和深圳的關系,就不能不提百多年前那段屈辱的歷史。追溯太久遠的歷史已意義不大,我們還是將時間線從水深火熱,戰亂不斷的大清國說起吧,歷史上的寶安縣據有據可考的歷史,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初設寶安縣。公元757年唐時,改名東莞縣,直至大明1573年萬歷年間,又由東莞縣分出新安縣,劃定的新安縣便是日后的寶安縣和香港的地域范圍。
近代史上的新安縣時間來到19世紀中期,此時的新安縣早已改旗易幟,歸屬于大清十三布政使司之一的廣東行省廣州府,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1839年7月,英國水兵在尖沙咀打死村民。先后爆發的兩件事促成了中英不可調和的矛盾,林則徐下令禁停止一切貿易往來,英國人則認為大清官方侵犯了他們神圣的私有財產,雖然是鴉片,還迫害了英王陛下的臣民。
于是戰爭爆發了,從1840年到1842年,持續了兩年鴉片戰爭結束。戰果就是大清被迫簽定了屈辱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后面的幾十年間大清龍旗始終威武不起來,邊打邊賠,直至將整個香港割讓完。1842年8月29日-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10月18日-割讓九龍給英國1898年7月1日-英國租借新界,期限99年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開始,廣州府新安縣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便一分為二,劃界而治,一邊是英屬香港,一邊是少了半截的大清新安縣,
此后數十年間,由于各自選擇的道路不同,兩兄弟差距越拉越大,直至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快結束時,終于完成對了離家兄弟的超越......1866年5月的新安縣地圖1911年10月,少了半截的新安縣又一次改旗易幟,歸屬民國政府。1914年,為了區分河南省新安縣,廣東省新安縣沿用舊名改回寶安縣,當代史上的寶安縣建國后-至1979年間,寶安縣一直歸屬于惠陽專區(地區),期間曾短暫劃歸佛山專區。
1979年1月23日,廣東省正式將寶安縣改名為深圳市1979年3月5日,國家正式設立深圳市1979年11月26日,深圳市成為地區市,宣告正式脫離惠陽1980年8月26日是,深圳特區正式成立1981年3月,升級為副省級城市1988年11月,成為計劃單列市......在1866年的地圖上,其實已有深圳一詞的出現了,大概位置也就是現今的東門區域,
有據可查深圳一詞最早出現在1688年康熙朝時期。由于深圳靠近深港界河,名字其意是指一條深水河溝,原深圳靠近廣九鐵路,鐵路兩邊自發聚集形成墟市(集市),通商買賣,成為深港兩地居民重要的通商渠道。1949年照片上的深圳墟三字清晰可見,其中深圳墟由于緊鄰廣九鐵路與羅湖口岸,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興旺,使其成為寶安縣墟鎮中發展規模最大最繁華的一個。
在深圳設市之前,廣東省曾考慮過沿用寶安市的名字,后來由于惠陽地委在1978年8月向廣東省委提交的《關于寶安縣改為深圳市的請求報告》一文中講到:“必須把全縣所轄范圍改為市,名稱叫深圳為好,因為深圳口岸全世早已聞名,而寶安縣則很少人知道”。1979年3月5日,深圳市在原安寶縣基礎上正式成立!從此千年寶安縣走入歷史,由深圳開啟新的篇章,
2、在逃離北上廣的口號中,深圳喊出了來了就是深圳人,你生活在深圳舒服嗎?為什么?
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只不過是一句響亮的口號而已!深圳只屬于早年來這里有車有房有戶口有粵B牌的人,不屬于我們這種連辦居住證都不夠條件的人。即使來了十年,因為錯過了購房最佳時期,年年搬家,年年被房東剝削壓榨,居無定所,每一次搬家都后悔來到深圳,我真的不覺得我是深圳人!你說深圳就業機會多,工資高,去問問真正生活在這座城市底層的人,他們的居住環境,上班時長?每月工資到手交完房租還剩多少?節假日的娛樂恐怕就是窩在家里吃泡面刷抖音(不費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