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雖然在最權威的三國歷史書籍,既陳壽《三國志》中記載的是公元223年4月劉備病逝,5月諸葛亮扶靈柩回成都,8月下葬,也就是說確定劉備是葬在成都的。其中,【成都縣】與【華陽縣】是【成都府城】的附郭縣,在成都武侯祠正殿西側,有一座高12米,呈圓錐形的古墓,整體規模占地3畝,古柏森森,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惠陵墓“,即劉備陵寢。
1、明朝的成都府在哪里?包括如今的哪些地方?
【成都府】是一個設置于公元757年,廢止于公元1913年,并在元朝被短暫改制為【成都路】(公元1256年-公元1371年)的【府級政區】,它存在于中晚唐、前蜀、后唐、后蜀、兩宋、明、清等政權治下。明朝【成都府】是【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的駐地,也即【四川】首府,【成都府】與【重慶府】、【順慶府】、【保寧府】、【夔州府】、【嘉定府】、【廣元府】、【潼川府】、【雅州】同為【四川布政使】下轄的【府級政區】,相當于的【地級市】一級。
明朝【成都府】下轄當時的:成都縣、華陽縣、雙流縣、郫縣、溫江縣、新繁縣、新都縣、彭縣、崇寧縣、灌縣、金堂縣、仁壽縣、崇慶州、漢州、簡州、井研縣、資縣、內江縣、安縣、蒙陽縣等3州17縣,其中,【成都縣】與【華陽縣】是【成都府城】的附郭縣。明朝【成都府】所轄地域,對應到我們今天,大體上包括:四川省成都市下轄的:成都市區、郫都區、金堂縣、都江堰市、崇州市、新津縣;四川省德陽市下轄的:德陽市區、廣漢市、綿竹市、羅江縣、什邡市;四川省綿陽市下轄的:綿陽市區、安縣;四川省阿壩州下轄的:茂縣南部、理縣、汶川縣;四川省資陽市下轄的:資陽市區、簡陽市;四川省眉山市下轄的:仁壽縣;四川省內江市下轄的:內江市區、資中縣,
2、你的先輩是從哪里遷入四川的?
湖廣填川時,大多數遷徙到四川的人,必須先到湖北麻城縣孝感鄉集合,然后再由官府登記分配,就像是一個移民中轉站,所以,大多數的川人都以為祖上來自麻城孝感,其實未必!歷史上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之說!潼南塘壩王氏家族(含周邊遂寧、安岳、大足、銅梁、合川的部份王氏)的字輩:一仲國正大,文學啟洪先;祖宗維澤裔,永世胤朝元。
自1744年始修入川族譜,一仲兩輩實未入川,因當時各方面條件簡陋,況且文化有限,所修族譜甚簡,再則年久失修、族譜殘缺,曾誤傳是“三槐堂王氏”,而2015年重修族譜時經專業小組人員去鄂湘贛實地走訪查譜考證,核實屬“廬陵太原王氏-贛湘王氏”。祖居太原,唐僖宗中和年間(約在公元883年)從山西太原經蜀入贛,初居廬陵(今江西吉安),
后代某支在“江西填湖廣”時西遷湖南邵陽,清康熙癸未年(公元1730年),二十七世祖國璽、國銘、國璉及堂兄弟國治從湖南寶慶邵陽仁鳳都經湖北麻城孝感徒居入川,國璽、國銘、國璉落業于潼川府遂寧下安里(即今重慶潼南塘壩),鼎足而居,后代人丁繁茂,在川渝開枝散葉,有遷居于云貴湘鄂粵贛皖者;國治落業于安岳龍臺。重慶湖廣會館有族譜可查,
3、成都武侯祠的劉備墓是真的嗎?為什么會在鬧市區?
在成都武侯祠正殿西側,有一座高12米,呈圓錐形的古墓,整體規模占地3畝,古柏森森,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惠陵墓“,即劉備陵寢。但是關于里面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劉備真身,這件事本身就是歷來眾說紛紜,許多學者都各執一詞,不過以常識判斷,我還是認為漢惠陵不過是劉備的衣冠冢的,以下幾個理由,或許可以給大家一點參考。
其一,雖然在最權威的三國歷史書籍,既陳壽《三國志》中記載的是公元223年4月劉備病逝,5月諸葛亮扶靈柩回成都,8月下葬,也就是說確定劉備是葬在成都的,但是要知道陳壽做《蜀書》時劉備早就去世了,而且他也是根據蜀國的流傳所編,并不是親眼目睹。但是大家都知道,帝王陵寢最害怕的是什么?那就是盜墓,如果漢惠陵是真墓,在近1800的歷史中,誰不對這個如此顯眼的寶庫感興趣?換句話說,這就有點明目張膽告訴別人我這有財寶啊,你快來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