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這些信陽方言詞匯,就是和河南話一致的,因此也可以信陽話也受中原官話的影響。如果一定要具體分的話,方言區下面有方言亞區,信陽方言這樣的特殊性,就是兩大方言區中間的一種方言亞區,做為河南人,我不會說河南話,正常,我們信陽地理位置靠近湖北。
1、為什么大部分信陽人不會說河南話?
根本就不懂歷史,為什么信陽人說的是江西南昌九江話?因為明末清初的時候,信阻這片的人經過戰亂都死絕啦,后來從江西、麻城這邊大量的遷徙人口到信陽這邊來,明末的時候信陽屬于汝南郡。到了清朝末年的時候,太平天國運動又把那個浙江湖州安微宣城這一片的人殺完掉了,又把信陽光山羅山這一片的人遷徙到長興、安吉、廣德等地,你現在到安吉、廣德這一片問問他們當地人,他們自己都說他們的先祖是從河南信陽這一片遷過來的,你聽他們的方言,就跟河南光山、羅山方言是一模一樣的,
2、河南信陽真的不講河南話嗎?
做為河南人,我不會說河南話,正常,我們信陽地理位置靠近湖北。記得我剛到鄭州也不怎么會普通話,到鄭州只會羅山話,別人都聽不懂,河南話我聽的懂,但不會說。現在在鄭州我不知道是說普通話,還是家鄉話,很尷尬,在外地和河南老鄉在一塊,只會說普通話,老鄉都說,不會河南話嗎?我說,我說家鄉話你們聽不懂。我們信陽這里的方言,河南人根本就聽不懂,搞的自己很難受,
3、信陽方言是湖北話嗎?屬于中原嗎?
歡迎來到熊二讀史,一起來讀信陽那些事兒。(本文約500字,閱讀需時2分)信陽是河南省一片特殊的地域,不僅地理方位上,位于河南省的最東南。并且在文化上,也與南部的荊楚文化聯系密切,呈現出諸多與河南中原不太一樣的地方,語言是文化的表征,同時語言又是最普遍的,最能讓異地人感受到這種不同的文化特征。信陽在清代受江西遷湖廣移民浪潮的影響,
因此在方言上,受贛語的一些影響。比如,我們都知道福建人h、f不分,其實信陽也廣泛存在這種h、f不分的現象,同時,信陽方言發音上還存在n、l不分的情況。這些都與河南省大部分的中原官話片區有明顯的區別,就算是近在信陽西北側的南陽,就沒有上述兩種發音方面的h、f,n、l不分問題。荊楚方言其實也是深受這種移民帶來的贛語甚至客家話的影響,
這種發音方面的特殊性,是信陽在清初移民文化的具體體現。此外,方言的另一個特征,就是方言詞匯,比如信陽話的“不照”就是“不知道”的意思。“金肚子”就是“光著肚子”的意思,“膈應”就是指“討厭”的意思。“鎮些兒”就是“這么點”的意思,這些方言詞匯,更能反映出一地居民的日常交流范圍問題。上述這些信陽方言詞匯,就是和河南話一致的,因此也可以說,信陽話也受中原官話的影響,
這種方言詞匯的問題,能反映出信陽在清代以來,政區上劃歸河南省,經濟和文化上受河南的影響。綜上所述:方言的劃分標準,其實并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信陽地區的方言,就是受中原官話與南方荊楚方言的共同影響。如果一定要具體分的話,方言區下面有方言亞區,信陽方言這樣的特殊性,就是兩大方言區中間的一種方言亞區,說屬于兩者中的哪一種,都是不準確的,因為它有自己的獨特性,是一種在歷史交融中形成的獨一無二的方言。
4、河南說話忌諱什么?
感謝邀請,我是地道的河南人,要說河南說話忌諱什么,我想我只能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畢竟忌諱的都不會說,首先就是罵人一類的話,相信不僅是河南,全人類都不喜歡聽罵人的話,這也是在河南說話最大的忌諱。但是我在生活中也見過很多熟悉的人相互之間互罵,有罵著開玩笑的,但是也有罵著罵著就成真了,互撕起來,所以不管熟不熟悉還是不要罵人為好。
再者是當聽到不好的消息時,不要拿自己的親人舉例,比如說誰誰生大病了,只能說這事擱誰身上都不好受,但是不能特指,尤其是自己的親戚朋友,最后就是我自己的經歷,在過年的時候家里煮肉,我上去問了問什么時候熟,就被說了一頓。還有在周口的時候有一次去業主家提前聯系,我就問家里有沒有人,早晚有人我們再去,但是業主顯然很不高興,臨走的時候告訴我不能問家里有沒有人,應該問有人在家沒有,我也是第一次知道這個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