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朱溫常年生活在洛陽,最終在洛陽被兒子所殺。應該是洛陽,洛陽號稱六朝古都,其實遠遠不止,在洛陽建都的可數朝代有西周(兩都制),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東都),唐(東都),武周,后梁,后唐,后晉,非要具體說出有多少個帝王在洛陽定都,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1、唐朝時期,有哪幾位帝王在洛陽建都?
唐朝沒有一位帝王在洛陽建都。武則天和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在洛陽住了許多年,但唐朝(周)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仍然在長安,政府機關一直在長安沒有挪地方,洛陽只不過是武則天和張氏兄弟吃喝玩樂的地方罷了,充其量也就是后宮角色,后來武則天被張易之兄弟倆在洛陽挾持,武則天通過飛鴿傳書向長安求救,李顯、張柬之等人率兵馬連夜從長安趕到洛陽去救武則天,張氏兄弟被誅,武則天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把權力交給了李顯,結束了她毀譽參半的帝王生活,
應該說,武則天對洛陽沒有留下什么好印象,她在洛陽居住時,屢屢遭到周圍壞人(道士、仙人、小人等)的謀殺和暗害,最后還差點比兩個男寵毀了名聲,這是她后來為什么要葬到乾陵高宗皇帝身邊的主要原因,武則天一生看好洛陽,為什么死后一定要葬到陜西?可見洛陽對她來說有多么晦氣!唐朝的風水在長安,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大唐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都發生在長安,大唐的所有皇帝死后都葬在了陜西而不是其他地方,這足以證明了唐朝的京城一直在長安,沒有一個唐朝皇帝把都城搬到了洛陽。
2、有哪些朝代在洛陽定都?
一、說到洛陽,就不得不提西安,周朝,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后,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唐朝,西安(長安)關中地區被吐蕃攻破,“天子九逃、國都六失”,可憐的西安,周朝洛陽一不管你,你就被犬戎占領了;唐朝洛陽一不管你,你就被吐蕃占領了,最后還得靠洛陽出力收復西安。西安關中被犬戎和吐蕃攻破,是由洛陽出力收復西安;洛陽被金兵蒙古攻破,西安關中舉手投降,如入無人之境,
3、為什么古代建都都在洛陽,開封等地?
洛陽的建都史要長于開封,我就先從洛陽開始說起吧。二里頭遺址過去說洛陽叫九朝古都,現在洛陽號稱十三朝古都,現在考古學界一般都把二里頭文化當成夏文化的代表,把二里頭遺址作為夏都斟鄩。所以,洛陽的十三朝也是從夏朝開始,而夏人之所以選擇在這個地方,是因為夏人所活動的區域基本就在豫西晉南一帶地區。“夏商周斷代工程”結束后,國家又搞了一個大型的“華夏文明探源工程”,也是把豫西和晉南作為重點區域,
新砦遺址、王城崗大城、陶寺遺址等等,都有重要的發現。當然了夏王朝所處的時代里,可能都城并不止于一處,在開封附近、魯西南地區也有夏文化遺存,偃師商城遺址示意圖第二個在洛陽建都的王朝是商王朝。商王朝在滅夏之后,為了鞏固勝利果實,就直接把都城建在了夏人的核心區域,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現的偃師商城遺址就是文獻記載中的西亳,那是商王朝早期的都城。
當然我們也無法確切地考察出,偃師商城到底是哪一年開始到哪一年結束成為商王朝的都城,無論傳世文獻,還是考古學,都無法給出精準的答案。西周初年的形勢圖第三個在洛陽建都的王朝就是西周王朝,西周王朝在滅商之后,為了控制東方廣袤的土地,亟需在東方建立新的都城。1963年,寶雞曾經出土了一尊青銅器名為“何尊”,根據何尊的銘文,武王曾經在滅商之后正式昭告天下自己要到“中國”去定居,要“宅茲中國”,他所說的中國,指的是洛陽,
在《尚書》、《左傳》、《史記》等文獻之中都記載了周公營洛的過程,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尚書》中稱之為“土中”,《史記》稱之為“天下之中”。不過,洛陽在西周王朝,只是相當于陪都,成王之后,天子又回到了宗周鎬京,洛陽城的締造者周公第四個在洛陽建都的王朝是東周,這是因為西周末年犬戎之亂中,宗周殘破,周平王不得已東遷洛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