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員國,有時以觀察員身份出席會議或參加相關對話會議,但不是不結盟運動的成員,中國實行不結盟政策,但中蘇之間的中蘇友好條約類似于同盟,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這是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到的,中國不是不結盟運動的成員,中國的不結盟政策是建國之初提出的。
首先,不結盟運動主要是相對于美蘇冷戰而言的,即不會加入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也不會加入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中國奉行不結盟 政策,這是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到的。但是1950年中蘇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30年,本質上是同盟條約。雖然經過十年的實施,這個條約大部分已經落實到位,受這個條約影響,雖然中國提出不結盟加入該組織,但實際上屬于兩大陣營之一。1980年到期后,中國曾努力爭取加入該組織不結盟,但因中國與美蘇關系不同而未能成功。冷戰結束后,該組織的作用大大下降,中國作為觀察員加入了該組織。
中國的不結盟 政策是建國之初提出的。相對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兩大聯盟陣營來說,不結盟的主要意義在于它強調獨立自主,和平共處,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因此,中國在國際交往中也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美國與日本、韓國等國是同盟國家,中國沒有與任何國家簽訂同盟條約。最多和個別國家簽訂一些戰略合作條約之類的框架友好條約。
中國不是不結盟運動的成員。中國是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員國,有時以觀察員身份出席會議或參加相關對話會議,但不是不結盟運動的成員。中國實行不結盟 政策,但中蘇之間的中蘇友好條約類似于同盟。1950年簽訂,為期30年,1980年未續簽。但中蘇關系在上世紀60年代惡化,條約實際上是一紙空文,沒有任何效力。并且毛澤東正式提議中國實行不結盟-1/支援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斗爭。但從未加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