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作戰部隊,又稱“中國赴緬遠征軍”、“中國赴緬遠征軍”,果敢自治區(緬甸語言:),通稱緬甸撣邦第一經濟特區,2011年3月30日前的首府老街,居住在緬北的漢族在緬甸中國被定義為果敢人,具有緬甸官方法定少數民族的身份,Main戰役結果:銅鼓保衛戰、仁安羌勝利、康虎河谷戰役、孟珙河谷戰役、密支那戰役、松山戰役。
從1937年七七事變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四年間,二戰期間日軍在中國作戰(由于這一時期中日沒有宣戰,日本稱為“中國事變”),18萬日軍在中國死亡(14.6萬陣亡,其余因傷死亡),53萬受傷, 而從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到1945年8月15日戰爭結束的三年零八個月時間里,總共減少了71萬人(71萬),在中國戰場上(不包括緬甸)又有22萬日軍死亡,57萬人受傷。 就這樣,日軍侵華八年的中國戰場(不包括滇緬戰區和東北)死亡40.5萬人,受傷110萬人,死傷總數加起來150萬人。據《日本陸海軍法典》引用的日本厚生勞動省1956年3月的調查數據,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4日(盧溝橋事變和日本無條件投降前),16.2萬日軍死亡緬甸。
中國遠征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作戰部隊,又稱“中國赴緬遠征軍”、“中國赴緬遠征軍”。1941年12月,根據《中英聯合防御滇緬公路協定》編制。遠征軍由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中將·史迪威和羅·司令指揮。1942年3月,5、6、66軍組織遠征軍,9個師10萬余人入緬作戰;1945年4月,中國遠征軍任務圓滿完成。Main 戰役結果:銅鼓保衛戰、仁安羌勝利、康虎河谷戰役、孟珙河谷戰役、密支那戰役、松山戰役。
3、什么稱之為北緬戰爭果敢自治區(緬甸語言:),通稱緬甸撣邦第一經濟特區,2011年3月30日前的首府老街。果敢戶籍人口約14萬,漢族占絕大多數,居住在緬北的漢族在緬甸中國被定義為果敢人,具有緬甸官方法定少數民族的身份。明清時期,果敢屬于鎮康州,1840年,楊國華被清廷冊封為果敢縣,導致鎮康州西部上中下六戶。1997年,因《中英續簽緬甸條約補充條款》的簽訂,移交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殖民地獨立,勇敢的酋長簽署了龐龍協議,成為緬甸 Federation下的一個州。民國學者將果敢視為清末滇西鮮為人知的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