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9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香港把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往深圳,當時的深圳蛇口成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遍地都是工廠,從幾千人的工廠到上萬人的工廠,蛇口成了內地人來深圳撈金的第一站。往年每年七八月全國各地大學畢業生蜂擁而至深圳,今年大不一樣了,不僅早來的搬走了,剛畢業的聽說高房租嚇得不來了(大家若不信,可以來塘朗集悅城看看,空房率有多可怕),類似情況深圳各處都有,深圳曾經是一個低房租高工資的價值挖地,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年輕人蜂擁而來,現在已經相反了,成了高生活成本,低存在價值的大都市。
1、這幾年深圳外來務工人數減少了,深圳的工廠都到哪去了?
深圳這幾年來務工的普通打工者的確是在減少,而掌握一定技能、技術型打工者來深圳人數在不斷增加,此消彼長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1.隨著深圳的發展,深圳的產業不斷升級,高層次產業層出不窮,而低端產業逐漸搬離了深圳,這種格局也改變了來深圳打工人口結構,純務工型人口逐漸減少,而知識型、創業型人口在不斷流入。2.高房價也是外來務工人口減少的一個原因,
深圳的房價這幾年漲勢迅猛,房租價格不斷攀升,外來務工人員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打工掙的錢除去生活成本后所剩無幾,對普通人群來說,深圳打工賺錢越來越難,所以吸引力也在下降。3.內地經濟蓬勃發展,這也是導致來深圳人口減少的原因,現在許多地方在家門口就可以打工掙錢,工資收入和沿海差距不大,而且可以照顧家,生活成本又低,帳算下來還是在家門口打工劃算,這樣就沒有人愿意去沿海了。
2、現在深圳的工廠慢慢開始轉移到別的城市,是不是深圳要全面商業化?
這是城市發展的趨勢,只不過深圳要追求高速發展,產業機構就必須加速升級,80年代-9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香港把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往深圳,當時的深圳蛇口成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遍地都是工廠,從幾千人的工廠到上萬人的工廠,蛇口成了內地人來深圳撈金的第一站。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隨著深圳的不斷擴容,和產業升級,以前的老工業區都被拆了重建高樓大廈,而工廠錢到了關外很偏的地方,觀瀾富士康、沙井、福永、固戍工業園、寶龍工業園、坂田華為基地等等,成了工廠的聚集地,
2010年前后深圳的工廠都遷往惠州、東莞、中山、珠海等地,隨之而來的是大力開發寫字樓,從南山科技園到后海超級企業總部基地、再到前海-蛇口自貿區。這八年,深圳的摩天大樓數量位居全球第一,超過旁邊的香港,展望2025年深圳的面積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廣州的四分之一,未來要追求高速發展,必然要淘汰低附加值的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云服務等領域。
3、為什么深圳的制造型企業越來越少?
深圳遲早要為今天的錯誤買單,而且是非常慘重的代價,深圳緊鄰香港,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如果成為創新中心,絕對錢途無量。可深圳卻非要好高騖遠,去學香港玩金融,玩地產,玩資本,可不知畫虎難畫晴,香港能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是靠良好的法律支持運行,深圳沒有一套配備其全的法律,永遠也取代不了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只能去玩房地產,玩資本運作。
4、有人說深圳制造業轉移,人口越來越少,你怎么看?
真實體驗,兩個方向都說明標題是對的,深圳確實在空心化。1、長租公寓入住率今天明顯下滑,我所在的集悅城(南山大學城)去年還是滿滿入住率,今年由于漲房租,不斷有人搬走,大部分是去了其它城市。三千多套出租房,到今年8月真實入住率還不到40%,近兩千多套房空了,夜里黑壓壓一片,往年每年七八月全國各地大學畢業生蜂擁而至深圳,今年大不一樣了,不僅早來的搬走了,剛畢業的聽說高房租嚇得不來了(大家若不信,可以來塘朗集悅城看看,空房率有多可怕),類似情況深圳各處都有,深圳曾經是一個低房租高工資的價值挖地,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年輕人蜂擁而來,現在已經相反了,成了高生活成本,低存在價值的大都市。
2、由于創業的原因,今年和同事在深圳各地跑找原材料廠,經常跑龍崗和龍華一代,發現很多以前熱鬧的工廠現在人氣大不如前了,搬的倒閉的比比皆是,一打聽才知道,由于房租和用工成本上漲,加之近期出口受損,很多企業開工就虧欠,干不下去了,干的下去的也不好招工了。就連工廠周邊的餐飲店生意都不好做,分分關門,當然工廠關閉還沒有大面積爆發,還僅僅是無數個點還沒連城線和面,但是我看這趨勢,尤其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估計只會越來越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