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河南安陽在地理位置上屬于河南,但方言卻不是河南話。作為一個安陽人,我認為目前安陽屬于四線城市,我覺得,作為古都,安陽這個城市物價便宜,房價不高,人民熱情勤勞,看,如果鄭州是二線城市,那么安陽就是三線城市,歷史比較悠久,安陽這樣的三四線城市和鄭州這樣的省會城市,到底該怎么選。
1、為什么河南安陽屬于河南,但方言卻不是河南話?
為什么河南安陽在地理位置上屬于河南,但方言卻不是河南話?這兩種方言我都會說,應該能很清楚的回答你。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小的時候也很困惑,為什么我生活的地方每變一次,周圍的人說話都不一樣呢?要回答你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先來確認一下你所說的安陽話的使用范圍,安陽不大,但從西向東有三種方言,西部山區說林州話,安陽市區說安陽話,東邊內黃滑縣地區說中原官話,也就是你說的河南話。
這三種方言中,大家都能聽懂的是內黃和滑縣人說河南官話,然后聽著有點費勁的是老城區說安陽話,最難聽懂的是西部山區說的林州話,如果沒有一點基礎,那簡直就是聽天書,安陽話和林州話不屬于河南官話,是晉語的一種,屬于晉語系-邯新片,他保留了一些古漢語的詞匯,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晉語在山西絕大部分以及陜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內蒙古河套地區等地使用,
晉語保留了古漢語的入聲掉,說晉語的地區雖然口音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互相能聽懂,而且發音相似。安陽話屬于晉語,這個在我第一次去大同的時候深有感觸,大同人說話我就覺得特別親切,說不上來為什么,但是就是有種見老鄉的感覺,應該是我們的語言發音相似、俚語相同的原因,安陽人說晉語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大部分安陽人都是從山西移民到河南的,從明朝到民國一直有山西人往河南遷徙傳統。
大家都熟悉的明朝初期山西洪桐大槐樹移民,就是最大規模的一次遷徙,好多安陽人都認洪桐大槐樹是自己的老家,我們家也是從山西搬到來的,我父親親口告訴我,他爺爺那輩山西災荒,全家從山西平順縣遷到安陽縣,我自小說的就是地道晉語。安陽市區由于地處平原,交通便利,是豫北的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人多,安陽話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也融入了一些河南話的影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方言文化,而西部山區的林州話,由于地勢險要,交通不便,環境封閉,語言上更加保留晉語的特色,
2、如何評價安陽這個地方?
作為一個外地人,又從未過到安陽的人來評價安陽,對一些細枝末節肯定無法談起,主要是通過一張張亮麗名片來了解。安陽給我印象最深刻,最先并不是現在所稱的中國七大古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殷墟與甲骨文、《周易》的發源地等,這些很古老的歷史名片,而是從連環畫和小說中了解到的三件大事。一是岳母刺字記得小時候看連環畫系列作品時,看到連環畫中有一個相州湯陰縣,這是一個出英雄的地方,就不知道這個地方在哪里,看連環畫時還是讀小學,但這個名字和岳母刺在岳飛背上刺上的“精忠報國”的畫面銘刻在心,
后來讀初中了,連環畫這種小人書已不能滿足我了,要看小說才過癮。記得當時為了買小說,我和三哥到很遠的山上砍了一天雜木棒賣給供銷社,買了一本《說岳全傳》《楊家將全傳》,記得是劉蘭芳的評書,通俗易懂,三哥喜歡楊家將,先看《楊家將全傳》,我喜歡岳飛,先從《說岳全傳》。到了初中就不是小學了,一切都是懵懵懂懂,初中有了資料可查,就是我們的課本《中國地理》和《中國地圖冊》,
經過查找才知道相州湯陰縣原來在河南安陽地區(當年的地級行政),相州是哪里就不知道了,那是古稱,與現在的地名不一定對得上號。二是紅旗渠20世紀60年代安陽的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歷時近十年才基本完工,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讀小學時,我有一本連環畫,名字就叫《紅旗渠》,那時的小伙伴們都喜歡有打仗故事的連環畫,至少也是抓特務的,因此,我當年買這本連環畫時,還被小伙伴們嘲笑過,意思是買了一本“不好看”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