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事業編所謂人才事業編,是近幾年各地事業單位為招徠人才設置的一項優惠政策,準確的稱呼應該叫人才專項事業編。大學的寧靜,圖書館的純粹,給予工作上的舒緩和自由不是基層公務員和事業編能比的,省會城市的大學圖書館和五線城市的人才事業編和公務員到底該怎么選。
1、五線城市(本地)的人才引進的事業編(有20萬人才補貼)、本地公務員、省會城市的大學圖書館崗位選哪個?
如果是我,我會選大學圖書館。你能以人才引進的方式進入地方事業單位,并且可以入職大學圖書館,首先可以確認你至少應該是211院校的碩士畢業生,這是各地事業單位和大學機構進人的基本門檻,那么,省會城市的大學圖書館和五線城市的人才事業編和公務員到底該怎么選?先來了解三個崗位的基本情況。一、人才事業編所謂人才事業編,是近幾年各地事業單位為招徠人才設置的一項優惠政策,準確的稱呼應該叫人才專項事業編,
這種編制性質與其他事業編一樣,但管理上單獨成序納入組織部門統籌,而不是簡單由人社部部門管理,含金量比普通事業編要高。正因為此,人才專項事業編要求也比較高,一般要求具備碩士以上學歷,且以211類院校為主,入職后,人才專項事業編有幾個方面的政策優惠。一是人才專項補貼,如題主說的20萬補貼,這筆錢不是一次性給你20萬現金,而是包括安家費、租房補貼、購房補貼、專項工作補貼等在內的所有費用,加起來總額差不多是20萬,
比如購房補貼,很多房價高的地方給出的補貼可能高達三五十萬,入職后只要買房,當地就會給予這種補助,在購房時先扣后補或者先購后補,等于買房省了三五十萬。很多地方因此給出的人才專項補貼高達五六十萬,很大一部分構成就來自于購房補貼,你所在地區所有的補貼只有20萬,實話說不高,說五線城市情有可原。二是身份轉換優勢,
人才專項事業編因為納入組織部門統籌管理,各地在招錄時因此都會給出一個相當具有誘惑力的政策,即工作出色可以優先調入行政機關或參公單位轉為公務員或參公身份,避免了公考激烈競爭。很多人選擇人才事業編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三是提拔晉升優勢。人才專項事業編從一開始就是組織部門跟蹤培祥的對象,只要工作干得好,有實績表現,加上本身有學歷優勢,單位一般都會優先給予提拔使用,有利于個人脫穎而出,
二、公務員關于公務員的優缺點,網上有很多信息,在這里不做贅述。不過同屬五線城市,人才專項事業編再好,都不會比公務員好到哪里去,這點毋庸置疑,三、省會城市大學圖書館省會城市大學圖書館屬于事業單位,機構和編制性質與地方事業單位沒什么兩樣,包括人才事業編在內。不過對比地方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省會城市的大學圖書館有其自身優勢:一是地域優勢,
身在省會城市,軟硬件條件更好,格局和資源優勢更大,對個人發展和家庭生活肯定會更有利。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讀書,在省城肯定可以享受到比五線城市更好的教育,二是待遇優勢。省會城市工資待遇普遍比其他城市更高,而大學工資又普遍高于地方單位,雙重因素疊加毫無疑問進大學圖書館工資待遇會比五線城市公務員和事業編更有競爭力,
比本地為例,省會城市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資收入普遍都在六千以上,加上各種績效、福利,一年綜合性收入超過十五萬妥妥的。而本地五線城市的公務員和事業編哪怕是正科級一般都不會超過十一萬,可見差距,三是工作環境優勢。大學的寧靜,圖書館的純粹,給予工作上的舒緩和自由不是基層公務員和事業編能比的,更何況,大學圖書館和所有老師一樣還有寒暑兩個長假,且假期不需要準備教學工作,壓力更小,相對較高的幸福指數長遠來看對家庭有利無害。
2、建筑學博士畢業一年,目前在地產年薪稅前50w,剛進了區住建局人才引進,事業編稅后20w。怎么選?
因為工作關系近十年來建筑學愽士我見過不下四十人,你這個薪水是有,但不普遍,地產年薪普遍也是二十多萬,進編的話普遍十萬出頭。我國在校研究生從2000年的約8萬人到今年的300萬人,20年增長了37倍(大家順便想想還有什么有這個增長速度?),現在的碩士、愽士太水,理論水平深淺不一,實踐經驗普遍不行,讀死書、死讀書的太多,大都是高不成低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