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慶市最新領導班子
通過政務公開查詢結果如下:熊雪、商奎、林金朝、張思礪、肖慶華、孫立東、裴國琪、彭世權、陳中秋、胡濤。
2. 浙江最新領導班子公示官網
謝志強,1954年6月生于浙江余姚。曾在新疆生活20年,現為中國作協會員、浙江余姚市文聯常務副主席。
迄今已在國內外報刊發表小說等文學作品近200萬字。其中200余篇為《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國文學》等數十種選刊和選本所選載。已出版《其實我也這么想》、《秘密武器》、《謝志強小小說》、《影子之戰》、《魔幻小小說選》等五部小小說集和《與小小說共舞》、《小小說講稿》兩部文藝理論。
獲首界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提名獎及省、市以上文學獎70余次。近幾年,其小小說已為著名評論家、文學教授所關注和評論,由于在國內小小說的成就和實力,被河北省文聯小小說函授學校聘為小小說中級班教師、《小小說出版》雜志聘為國內負責南方的文學編輯(國內定南方、北方各一名),主持河北省文聯《小小說月刊》雜志“小小說講座”、“小小說茶座”等談話、講座、點評專欄。
3. 最新領導班子
農業發展銀行屬于政策性銀行直接歸務院領導
農業銀行四商業銀行歸民銀行領導
兩者名稱相近并直接關系
另外,虛機團產品團購,超級便宜
4. 重慶市領導班子成員
1953年,重慶共轄有六個區。
第一區(后改稱市中區,渝中區),
第二區(后改稱江北區),
第三區(后改稱沙坪壩區),
第四區(后改稱九龍坡區),
第五區(后改稱南岸區),
第六區(后改稱北碚區)。
同年,重慶市行政區劃發生以下變化:
1,重慶市由西南行政委員會管轄改為中央直轄市,仍由西南行政委員會代中央進行領導與監督。(1953年3月12日政務院【政政密鄧字第36號】批復)
2,重慶市的巴縣、綦江縣、江北縣劃歸四川省江津專區;長壽縣劃歸四川省涪陵專區。(1953年1月16日內務部【內民字第32號】批準)
3,重慶市第四區的大窩鄉、石板鄉、魚洞鎮及第六區的青木、鳳凰、興隆、關口4鄉一并劃歸巴縣。(1953年3月27日內務部【內民字第174號】批復)
4,撤銷北碚市,設立重慶市第六區。(1953年3月13日內務部【內民字第147號】批準)。
5. 上海市最新領導班子
科技啟明星
鄒世昌
鄒世昌,男,漢族,193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攻克了“甲種分離膜”元件制造工藝,是“兩彈一星”的研制專家之一。是我國離子束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先驅者、上海集成電路領域的奠基人,領導和親歷了我國8到12英寸三條集成電路生產線的建設過程,推動上海形成了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曾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等。
天路守望者
上海援藏干部聯絡組
上海市援藏干部聯絡組。弘揚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發揚“老西藏精神”,克服高原艱苦條件,為西藏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出積極貢獻,對口支援日喀則五縣(亞東、定日、江孜、薩迦、拉孜)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幫助群眾改善生活條件,建設亞東邊境小康示范村,扶持江孜青稞、亞東鮭魚等特色產業,助力固邊守邊和興邊富民。發揮“組團式”醫療和教育援藏優勢,打造“帶不走”的人才隊伍。曾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等。
平安衛士
錢海軍
錢海軍,男,漢族,1970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生前系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黨委委員、副總隊長。從警28年,累計參與、指揮、指導偵破各類刑事案件3100余起,抓獲3萬余名犯罪嫌疑人,挽回群眾經濟損失超過26億元。積極開創全民掃黑的管控新格局,形成了打擊“套路貸”的“上海模式”。抗擊疫情期間,牽頭偵破涉疫案件140起。因勞累過度,犧牲在一線工作崗位上。曾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等。
航天女神
張玉花
張玉花,女,漢族,1968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常委,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嫦娥六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天問一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她帶隊順利完成了神舟一號至神舟七號飛船靶場試驗與發射任務,圓滿完成了嫦娥五號和天問一號任務,為我國探索和利用空間能力的提升做出突出貢獻。30年來,她將青春歲月獻給了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測,成為跨越三大領域的“航天女神”。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上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
大國鋼鐵戰士
王利
王利,男,漢族,1966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寶鋼首席研究員,汽車用鋼開發與應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9年始終奮戰在汽車用鋼研發一線,他突破國外技術封鎖,率先開發了第三代鋼產品成套技術,成就了我國先進高強度鋼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跨越。他自主開發出一系列創新技術,獲發明專利20余項,編制了10多個國家和行業汽車板標準。曾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央企業勞動模范等。
城市守護者
上海市疾控預防控制中心新冠疫情防控流調隊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冠疫情防控流調隊。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核心專技人員組成,碩博比例達58%,平均年齡36歲。疫情發生以來,他們始終奮戰在監測研判、病原學檢測、調查處置、接觸者追蹤、環境監測等防控最前沿。完成2300余名確診病例和4.6萬余名密切接觸者排查,重點場所33萬余件樣品采樣檢測,成功處置140多起本土聚集性疫情和60余起冷鏈食品疑似陽性事件。團隊成員曾獲全國、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10人次。
中國好少年
盛曉涵
盛曉涵,男,漢族,2005年2月出生,上海市格致中學學生。他用“教科書式”的心肺復蘇,為一位突發心梗倒在路邊的老人爭取了寶貴的搶救時間,直至救護車到來才悄悄離去。他模范踐行“雷鋒精神”,做好事不留名,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他熱心社會公益,將見義勇為獎金全額捐給了家境貧困的心臟病患兒,組建了“黃浦區紅十字BOYS”,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和文明實踐活動。曾獲上海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上海市新時代好少年等。
愛心媽媽
張心亞
張心亞,女,漢族,1947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上海張心亞助殘工作室理事長。2004年退休以來,一直致力于社區殘疾人事業,2012年成立“張心亞助殘工作室”,帶領志愿者們以殘障人士的需求為導向,先后服務41萬人次、服務時長48萬小時。即使在胃癌治療期間,她仍不忘探望殘障兒童,結束治療后又繼續投入到助殘事業中。她像一縷陽光,為殘疾人士帶去無限溫暖。曾獲全國最美志愿者、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上海市杰出志愿者等。
光榮之師
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百歲老戰士群體
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百歲老戰士群體。由46位百歲新四軍老戰士組成,平均年齡102歲,平均參加革命時間80年,平均黨齡79年。他們年輕時代投身革命,歷經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血與火的洗禮,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立下卓越功勛。和平年代,他們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為國家安寧、人民幸福奮發拼搏。進入新時代,他們繼續發光發熱,講述紅色故事、傳播革命精神,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樹立榜樣。
脫貧攻堅先鋒
羅曉平
羅曉平,男,漢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上海市人民政府駐昆明辦事處原主任,上海援滇干部聯絡組原組長。作為上海援滇隊伍的“突擊隊長”,2015年以來率三批次、300余名干部助力云南對口74縣實現脫貧摘帽。他強調產業扶貧是根本,推動大閘蟹、茭白等優質種源在云南扎根并形成產銷對接機制,牽頭數十個智慧醫療教育項目落地,推進48個“自然能”提水項目,解決30余萬人飲水問題。曾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