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在鬧市中把我車裂,就說我是燕國的間諜罪該至此。后來,喝道伍佰增為兩員,但長安百姓并沒有以兩個伍佰稱他們,反而說他們是共稱“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稱為“二百五”,“毒頭”,也并非專指精神病患者,智力低下,交流困難,說話前言不搭后語者,也稱之為“毒頭”。
1、你們家鄉話“傻子”怎么說?
哈這個問題有意思。俗話說:傻子是有傻福,泥菩薩住的好屋,“傻子”,我們家鄉叫“毒頭”。“毒頭”,也并非專指精神病患者,智力低下,交流困難,說話前言不搭后語者,也稱之為“毒頭”。我們老家有句俗語,叫“毒頭毒頭,銀子換石頭”,可見這“毒頭”是何等樣的人,但有時候稱作“毒頭”的叫“毒進不毒出”,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毒頭”他知道吃虧不吃虧。
對他不利的,他才不接受呢,這樣說,他也不完全傻呀。“毒頭”,在我們家鄉也指老實人,弟兄之中,老大大多是老實之人。這也就有了“毒頭阿大,滑頭阿三”之說,像我,兄妹三人中是老大,那我就是“毒頭阿大”。你還別說,我這個人從小真的老實,一是一二是二嘛,不會見乖識巧,更不會阿姨奉承,不像我弟弟能把死的說成活的。
2、為什么說別人傻,叫“二百五”?
“二百五”這個詞不是個好詞,老百姓常常把做事魯莽,說話大大咧咧的人稱為“二百五”,它最早的出處大致有五種說法。其一、來自懸賞緝兇之說:戰國時期,身配六國相印的蘇秦被人刺殺,兇手逃之夭夭,齊王非常憤怒,發誓要給蘇秦報仇,可一時又拿不住兇手,當時蘇秦奄奄一息,他用低微的語氣對齊王說:“大王在鬧市中把我車裂,就說我是燕國的間諜罪該至此。
”然后出告示:“蘇秦是個大內奸,謀刺者乃為齊國除了一大害,當賞黃金千兩!”告示一出,馬上有四條漢子到宮中聲稱蘇秦是他殺的,齊王問有何憑據,每個人都編了一套理由,急于領賞。齊王說:“果然勇士也,千兩黃金你們如何分呢?”眾人答:“我們算過了,四人平分,一人二百五,”齊王拍案大怒:“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斬了!”其二、來自銀兩之說:舊時銀子五百兩為一封,二百五為半封,諧音“半瘋”,故而對于不通事理、裝瘋賣傻、行事魯莽的人稱為“二百五”。
其三、來自古幣銅錢之說:宋元時期,老百姓稱某人裝瘋賣傻為“半吊子”,原來古時的銅錢中間有孔,為了便于攜帶和交易常用繩子串起來,一千個銅錢為一串,俗稱“一吊”,也叫“一成”。凡滿五百個為“半吊”,也稱“半成”,后遂用“半吊子”或“半成”來形容那些智力發育不全、一知半解,不懂卻又裝懂的人。后來,又因五百的一半是二百五,二百五還不如“半吊子”,連“半成”都夠不上,人們便干脆把傻乎乎的人戲稱為“二百五”,
其四、來自官員儀仗之說:據說唐朝長安的京兆尹權勢很大,出巡時有龐大的儀仗隊伍。在最前開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著一根長竿趕開路人,后來,喝道伍佰增為兩員,但長安百姓并沒有以兩個伍佰稱他們,反而說他們是共稱“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稱為“二百五”。又因他們每人手中持一長竿,所以又稱他們為“二桿子”,
今天,“二百五”與“二桿子”都是莽撞、無禮、粗魯之人的代名詞。其五、來自賭博之說:舊時賭具“牌九”中有“二板”(四個點)和“么五”(六個點)兩張牌,這兩張牌配在一起就是十個點,在推牌九這一賭博活動中,被稱為“斃十”,是牌九中最小的點,誰都比它大,后來,人們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簡稱)這個詞來戲稱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