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通過“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組建了18個家庭農場,再投資建設了環村的小火車,將家庭農場串連起來,發展鄉村旅游。反之,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可能是更適合國情的業態,相比較東北地區,南方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更有利于家庭農場的發展。
1、在農村發展家庭農場是否有市場前景?如今的家庭農場現狀怎樣了?
中國人多地少,大規模集約化農業除了在大農區外,很難實施。反之,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可能是更適合國情的業態,吉林省白城市抓了三年的庭院經濟,培育出了20萬個家庭農場,總面積達到了200萬畝。作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畜禽產品基地,家庭農場涉及大米、雜糧雜豆以及肉羊肉牛等諸多產品,除了提升本地人的生活品質外,還成為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
家庭農場的經營,還可以通過共建共享的方式,走向F2F模式,變賣產品為賣生活,帶動鄉村旅游、民宿等美麗鄉村的發展。這一點,在江浙、廣東、福建等地,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案例,相比較東北地區,南方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更有利于家庭農場的發展。再舉一個例子,浙江安吉的魯家村也是一個典范,全村通過“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組建了18個家庭農場,再投資建設了環村的小火車,將家庭農場串連起來,發展鄉村旅游。
2、鄉村振興戰略下,家庭農場有發展前景嗎?該如何經營?
鄉村振興,讓農村人,人人住上好房子,出門開車有好路,農家人精神面貌與物質富裕雙雙上個新臺階,這一切不僅要有政策,還要農家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如土地、水源等一切能利用的現實條件。農村人建房,房前屋后有許多空地,可以充分利起來,從事庭院經濟,可以增收創豐,在屋前,利用充足的陽光,便到的水源,可以種植優質葡萄。
葡萄架下可以種植喜陰的中藥材,這樣兩三年后,每年可增收三五千元是可以實現的,至于屋后,比較陰沉,可以建一個磨菇場,只要掌握技術,每年創收四五千元,應該不成問題。至于屋頂也可利用來,一般一百多個平方,可用于種盆景花木或種植葡萄,每年也可創收幾千元呢,農家庭院經濟,利用空閑時間,一年可創收一二萬元,這不僅美化了庭院,還充分利用認為無用的資源,增加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