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餃子,廣東人是吃湯圓。廣東這邊過春節和全國其他地方沒什么大的差別,唯一的區別就是廣東這邊的人過年的時候有錢沒錢都會去買花,尤其是買一盆橘子,寓意為大吉大利,食有厭精,過年豐盛菜式,廣為流傳,據介紹,吃大盆菜是廣州鄉親的意頭菜,上位菜,發財菜。
1、廣東客家人是怎樣過新年?
其實客家人沒有特別的習俗,和其它派系、語種的人差不多,以廣東客家來說,春節是,貼對聯,農村的放鞭爆,初一一早大多是主婦,也有男人,年輕人去祠堂拜下“祖神”(主婦挑只煮熟的雞,帶點酒和小酒杯,還有香、糖果,蘋果桔子等,年輕人只拿一扎香),很多家庭早餐吃的湯圓或餃子,初一當天不把垃圾掃出門外。結了婚的給該給的親屬孩子,鄰居孩子發發“利是”(紅包),
2、廣州人都是怎么過年的,都有些什么習俗?
講意頭,廣州人的講究非常多,生菜就是生財,豬利就是諸事順利,其實就是豬舌頭。講八字,要燒頭柱香,有的未天亮就到寺廟等上香,講好話:見人恭喜發財,好話多說。講味道:食有厭精,過年豐盛菜式,廣為流傳,據介紹,吃大盆菜是廣州鄉親的意頭菜,上位菜,發財菜,廣州人的求簽廟算非常有自己的特色,每年求簽,年尾答謝,這些生意人樂此不疲。
3、你還記得80年代的春節是怎么過的嗎?
八十年代我十幾歲,那時國家經濟還不怎么發達,物資供應遠不如現在豐富,但留在記憶深處的過年的回憶卻怎么也無法忘記,至今記憶猶新,那時我家還住在平房里,每年春節到來,我們這些半大孩子自然是歡欣鼓舞的,從儲物的小房里先翻出買的鞭炮和“二踢腳”,在天還麻麻亮的時侯先在院子里放幾個“二踢腳”,好似向跚跚來遲的春天報到似的,然后換上壓在枕頭旁的一年幾乎是一身的新衣服,開始出門去找同伴玩,確切地說是比誰的新衣服更漂亮,那份心勁兒現在幾十年都無法重新體會到。
我們滿世界撒歡兒之后,便會記得貼春聯,媽媽早己在廚房忙碌了,過年豐盛的午飯都要靠媽媽的雙手烹制出來,那時生活雖然不富余,但是過年的這頓飯卻是絲毫不含糊的,牛肉、羊肉、雞肉、豬肉和魚類都一應俱全,都要擺上飯桌,不過因為是冬天,新鮮蔬萊卻是不多見的,反倒是現在餐桌上奉為珍品的干豆角、干葫蘆條之類很常見,可是我們這些孩子饞的都是一年當中見不了幾回的大魚大肉,父母的臉上也永運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4、在廣東過春節有什么習俗?
廣東這邊過春節和全國其他地方沒什么大的差別。唯一的區別就是廣東這邊的人過年的時候有錢沒錢都會去買花,尤其是買一盆橘子,寓意為大吉大利!另外是買桃花,寓意為來年桃花運滿滿,這里指的桃花運不是單單指女色方面,而是希望來年增加自己人緣,工作運等各個方面,另外,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餃子,廣東人是吃湯圓,因為廣東人不怎么會做餃子以及其他的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