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斗雞,包括河南斗雞、皖北斗雞和魯西斗雞,產區位于廣大的中原黃河沖積平原一帶,目前社會存量約l萬余只吐魯番斗雞,分布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鄯善和托克遜一帶,數量不多;西雙版納斗雞,產區在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橄欖壩一帶,全州約有l千余只;漳州斗雞,產于福建漳州、廈門和泉州等市,數量約2百余只。
1、河南什么地方種花生最多?
河南最適應種花生的地方應該數豫東平原的黃泛區,如周口淮陽區的劉振屯鄉,那里的土地大多都是受黃河水災后的黃沙地,經過大躍進時期的大規模的翻淤壓沙,土壤得以改良。土質松軟,透水性強,又非常現肥料(就是上肥料效果遠遠超于其它土質,近些年來,這里大面積種植花生,畝產量應該說全國首位,(這是一位農業專家在基層農村講的)這位專家曾帶上級農業專家團隊到此地走訪過。
2、國內最優質的草雞在哪里?
我國地大物博,對于草雞而言,人類經過幾千年的馴化繁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品種,在《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名錄》中收錄的我國地方雞品種多達81種,而在《中國家禽品種志》中收錄的地方優良土雞品種也有26種之多,下面我就分別把名錄中的這些雞品種簡單介紹一下:一、仙居雞,浙江省仙居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仙居雞又稱“仙居土雞”、“仙居三黃雞”,是中國優良的小型蛋用地方雞種,原產地在浙江省的仙居縣及鄰近的臨海、天臺等縣市,在仙居縣飼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蛋雞品種。在一般的飼養管理條件下,仙居雞500日齡產蛋量為180—220個,平均蛋重為44克,蛋形指數1.36。該品種已被列入《中國家禽品種志》,并于2006年被收錄到《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二、白耳黃雞。白耳黃雞又稱白銀耳雞、上饒地區白耳雞、江山白耳雞,以其全身披黃色羽毛、耳葉白色而故名,它是我國稀有的白耳雞種。該雞主要產區在江西省上饒市廣豐、上饒、玉山三縣和浙江省江山縣,2001年被國家農業部首批確認為我國11個地方品種雞國家級資源保護品種,2005年,廣豐白耳黃雞作為亞洲第二例活體動物獲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認證。
近幾年來,該縣大力實施白耳黃雞保護工程,制定并實施《白耳黃雞地方標準》等技術標準,建立了白耳黃雞原種場、技術推廣示范區,積極推進白耳黃雞的保護和開發,三、狼山雞。狼山雞是蛋肉兼用型雞種之一,原產于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在通州區亦有分布,以產蛋多、蛋體大,體肥健壯、肉質鮮美而著稱,按毛色分為純黑、黃色和白色三種。
黑色的稱之為“狼山黑”,羽毛黑而發綠、發藍,熠熠生輝,色彩絢麗,“狼山黑”中有一品種頭冠后有一蓬毛,又稱作“狼山鳳”,如東人稱之為“蓬頭雞”。白色的叫“狼山白”,“狼山白”數量極少,其羽毛潔白無瑕,配以鮮紅的雞冠,紅白分明,賞心悅目,四、大骨雞。大骨雞又稱莊河雞,大骨雞形成歷史悠久,據資料記載,早在二百多年以前,山東移民將山東大型的壽光雞帶入遼寧,與當地雞雜交,后經當地群眾長期選育而成。
主要產于遼寧省莊河市,分布于東溝、鳳城、金縣、新金、復縣等地。大骨雞是以蛋大為突出特點的兼用型地方雞種,具體大墩實,覓食力強,產蛋多而大,且蛋殼厚而堅實,肉質鮮嫩等特性。五、北京油雞北京油雞是北京地區特有的地方優良品種,距今已有300余年,是優良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雞種。有鳳頭、毛腿和胡子嘴特征,肉質細致,肉味鮮美,蛋質佳良,生活力強和遺傳性穩定等特性,
六、浦東雞浦東雞產于上海,俗名九斤黃。因其成年公雞可長到9斤以上,故有“九斤黃”之稱,也是上海本地唯一的土雞品種,浦東雞單冠直立,胸闊體大,黃嘴、黃腳。母雞羽毛黃或麻栗色,公雞胸紅或雜黑色,背黃或紅,翼金黃或黑,尾黑,多有羽。公雞體重約4千克,母雞3千克左右,其肉質肥嫩,年產蛋一百二十個,殼黃褐色。
七、壽光雞壽光雞原產于山東省壽光縣稻田鄉一帶,以慈家村、倫家村飼養的雞最好,所以又稱慈倫雞,該雞的特點是體型碩大、蛋大。屬肉蛋兼用的優良地方雞種,據1978年山東省家禽,“壽光雞”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在市場上,以高出普通雞2-3倍的價格,成為高檔賓館、酒店、全雞店和婚宴上的搶手貨,八、蕭山雞蕭山雞體形較大,外形渾圓,其特點是前期生長快,早熟易肥,抗病耐粗,適應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