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有問題,你憑什么根據認為劉禹錫《陋室銘》的開篇“山不在高”的山在河南。倘若人家在他地界不高的山上立個“山不厭高”的碑,你就以為是曹操說的“山”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我想問你,曹操《短歌行》中“山不厭高”的山在哪里,再則,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的和縣,這是肯定的。
1、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
這個問題有問題,你憑什么根據認為劉禹錫《陋室銘》的開篇“山不在高”的山在河南?我猜測,你是根據河南汝南縣天中山上立了塊石碑,上書“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而認為就是劉禹錫說的山,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我想問你,曹操《短歌行》中“山不厭高”的山在哪里?倘若人家在他地界不高的山上立個“山不厭高”的碑,你就以為是曹操說的“山”嗎?“天中山”,雖然只有3.6米高,但自古就很出名,傳說是大禹治水時給命名,并且還有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親書“天中山”的石碑,而成為游人游覽的“勝境”,劉禹錫也曾游覽過。
但是我認為,此山絕不是《陋室銘》開篇第一字的“山”,你看,詩人開篇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不在大小,只要有“仙”就會出名,水不在深淺,只要有“龍”,就有靈氣。(在這里,詩人說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沒有特指,)這很通俗的二句,就是沒文化的人也能聽得懂。詩人鋪墊這二句后,立即就點明主題:“斯是陋室,惟我德馨,
”詩人實際是借物而喻自己,意思就是,我雖身處逆境,也得要堅守高尚情操而留芳。所以,劉禹錫說的“山”,是指無論什么山,只要是山,至于有人說是河南的天中山,那是他的“畫蛇添足”。再則,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的和縣,這是肯定的,但是,是否是“陋室”,卻有許多爭議。在這里,我想說說我的觀點:有著“詩豪”之美譽的中唐大詩人劉禹錫,他21歲時就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
在仕途上,他為官49年,70歲逝世。在為官49年間,他有三次被貶,有32年是被流放到外地做地方官的,這次到安微和州(現和縣)做刺史,(注:決不是他人所說,是做司馬。),是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在參予王叔文的改革失敗后被貶,劉禹錫先被貶到夔州做刺史(今四川奉節縣),后又被調任到和州做刺史,這應該是升遷,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和州緊鄰南京,雖江南、江北的,但只有一江之隔,和州仍屬魚米之鄉,要比在夔州的生活條件好多了。
而刺史,就是當地的最高行政長官,你想喲,一個地方的最高首長,怎么可能會居住在“陋室”?雖然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是在和州寫的,但是按照常理我推斷,劉禹錫的居所不太可能差。有人說,是縣令的刁難,這純屬是牽強附會,那么,劉禹錫為什么在和州寫下了這篇《陋室銘》呢?其原因,就是我開頭所說,是他在逆境中,以物言志,借“陋室”,以表達自己在人生不得意時,仍然要保持高潔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以表達他的錚錚鐵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