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太極拳究竟是誰創的,我認為,陳王庭所著的有關太極拳長短句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在翟金錄,燕振科所編的太極名家談真諦書中,揚澄甫的兒子楊振基,也談到曾祖父揚露祥,通過開藥鋪的陳德湖介紹,而三下陳家溝跟陳長興學拳一事,證明揚式太極拳是從陳家學來后而改編的。
1、在鄭州哪里可以學太極拳?
是個小遊園都有練太極拳的,跟著比劃熟能生巧,自悟心法吧。互相切磋即可,還可西行至上街鋁廠向北十來里至中線南水北調穿黃處(邙山旅游區最西端,此處不收費)。翻過邙山下到黃河渡口,小鐵甲船渡到河之洲(有村莊)走到洲北頭,有君子好逑,比如朕之王后即是此地土生土長。渡河后(兩次渡河不會超出十元,可攜電動車及摩托車渡,汽車的不行,
2、太極拳起源于哪里?有何依據?
太極拳起源于那里?有何依據?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復雜,因為現在為此問題,爭論很大,但都沒有一個能真正說服人的依據,都是根據某一人的支言片語,或某一個作品或拳論的武者習慣,而推測是誰和誰的關系,是什么關系?拳論應該歸于誰寫的。而無一定論,我做為一個熱愛太極拳,熱愛中國古傳統文化和武術的習練者,遠的沒法說,各執一詞,又找不到真正的文字文字記載,在記載比較祥細而又明確的,就是陳氏16世陳鑫編輯的陳式太極拳學說,和后人,沈稼貞,顧留鑫編輯的陳式太極拳一書。
張三豐雖貴為內家拳鼻祖,但關于太極拳的論著,實為不多,后繼傳人在傳承上也無明晰的傳承順序和傳承人一代一代的記載,現在有些人說太極拳是張三豐祖師所創,但又拿不出真正的有說服力文字史料,只是拿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和蔣發來說事,但對于蔣發這個對太極拳有貢獻的先師,在各門派及各種說法上,也不盡同,有的說蔣發傳給了趙堡鎮的和兆元和陳家溝的陳王庭,雖有說法而沒有證據來證明。
還有一種說法,是蔣發在陳繼禹處和陳王庭結交認識的,而且在不認識之前,曾交過手,而蔣發敗于陳王庭而逃離,那一種說法對呢?我比較相信后一種說法,有沒有道理我也不敢說全,但有一條在陳氏家傳,16世陳鑫所著拳書中,有一張照片,是陳王庭與蔣發二人的繪圖,陳王庭坐著而蔣發站在陳王庭身后,這張圖應該是在陳王庭和蔣發活著時畫的,這張圖說明了兩個人之間的關系,陳王庭尊與蔣發。
按陳氏家傳的說法,陳王庭與蔣發二人在陳際禹處認識后,相交甚歡,親如兄弟,在離開陳際禹部時,雨人即結伴到陳家溝,因兩人都好武術沒事時談拳論腳,平時蔣發就在陳家,打個雜做些活,因蔣發與陣容王庭關系密切,兒孫們也不敢欺事,而都把蔣發當成長輩一樣尊敬,而蔣發死后也就被陳家后人埋在陳家墳地。而不是趙堡,那太極拳究竟是誰創的,我認為,陳王庭所著的有關太極拳長短句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陳王庭在當時的部隊,是一個武官,因混的不好,而落魄回家,閑著無事,沒事找事干。拳經總歌長短句:嘆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魔,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閑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余閑,教些下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欠官糧早完,要私債既還,驕論無用,認讓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顛。
常說耳,不彈冠,笑剎那萬戶諸候,竟竟業業,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之下貪。參透機關時,識彼邯鄲,陶情于魚水,盤恒乎山川。興也無干,廢也無干,若得個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收不求,那菅它世態炎涼,成也無關,敗也無關。不是神仙,誰是神仙?通過陳王庭的長短句,寫出了,他當時的生活狀態,在仕途上,混的不很得志,很無耐,沒辦法,落魄回家,只落得黃庭一卷,黃庭是什么?是道家的養生學術,及現在的說法,氣功的修練,道家理論的參悟,
這說明陳王庭先生,不光是喜歡武,而且還很重視對道家,理論學說上的研究。也為他后來創編太極拳,打下了基礎,太極拳是一門集道家學說,氣功,(注,氣功一詞是上世紀56年以后有的,以前是沒有氣功一說的,在陳鑫所著的書中稱呼為物,在道家來講,修的是本。)養生,武術,擊技為一體的拳術,上邊的長短句,證明了太極拳是陳王庭所編而打下了理論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