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南京、杭州等地,高溫模式還要持續多久。據中央氣象臺近日發布的預報顯示,從8月17日-20日,長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區持續高溫的態勢仍然保護穩定,特別是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福建、江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區,日最高溫度依然在37攝氏度以上,局地地區甚至突破了40攝氏度,像長三角地區的南京、杭州等城市繼續發布高溫預警,可見這種“高溫烘烤”模式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在持續上演。
1、杭州持續高溫天,種植的西湖龍井還好嗎?
目前,杭州西湖龍井原產地所培育的茶葉品種主要是有兩種,一種是群體種,由于其茶樹種子播種生長,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樹齡,根系可以深入土壤1.5米到2米左右,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而另一種是龍井43號,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從龍井群體中選育出來的無性系國家級品種,其樹齡比較小,樹根偏脆弱,所以吸水能力和抗旱能力也相對較弱,雖然現在是高溫天氣,但還未對其造成有影響。
2、長三角南京、杭州等地,高溫模式還要持續多久?怎么這么熱?
長三角南京、杭州等地,高溫模式還要持續多久?怎么這么熱?據中央氣象臺近日發布的預報顯示,從8月17日-20日,長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區持續高溫的態勢仍然保護穩定,特別是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福建、江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區,日最高溫度依然在37攝氏度以上,局地地區甚至突破了40攝氏度,像長三角地區的南京、杭州等城市繼續發布高溫預警,可見這種“高溫烘烤”模式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在持續上演,
現在早已過了立秋,在8月22日即將迎來“處暑“節氣,按理說氣溫應該持續下降才是,為何長三角地區的高溫一直沒有得到緩解呢?我們知道,影響一個地區氣溫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幾個原因分別是緯度、地勢、地形、氣壓、降雨。從緯度來看,在其它因素基本相同的情況下,緯度越低,太陽入射角就越小,地表單位面積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量就越多,溫度相應就越高,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于北回歸線以北,過了夏至以后,太陽直射點南移,太陽入射角變大,地表接收太陽輻射逐漸減小,不過由于地球表面海洋、植被以及大氣層的“保溫作用”,直至“處暑”甚至“白露”節氣,地表接收太陽輻射與釋放能量的差值才會變為負值,在氣溫表現上我們就看到了降溫的滯后效應,
從地勢來看,一般情況下,在緯度相同時,地勢越高,氣溫就越低,主要原因在于在地勢高的地點,受到來自地表紅外輻射的影響就越低,也就是大氣層的“溫室”作用相較于平原地區不甚明顯。從地形來看,小型的盆地之內,由于周圍地勢較高,一定程度上阻擋了來自外界的暖濕或者冷氣流,致使空氣對流不明顯,氣象條件一般比較穩定,在夏季易出現長期高溫少雨模式,比如我國的吐魯番盆地,
而對于大型的盆地來說,其內部如果有大型的可流通過或者有較大型的湖泊,那么盆地內部的空氣濕度就較大,可以形成盆地內部的區域性大氣環流,有利于降雨的產生,氣溫相對就會偏低一些,比如我國的四川盆地。從氣壓來看,在同一高度的大氣層,如果一個大氣渦旋的中心氣壓高于周圍區域,則這個渦旋就是高壓區,反之就是低壓區,
由于在大氣層中,大氣壓會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所以當高處的空氣下降時,空氣所受的壓力會不斷增大,溫度同時升高,空氣中的水汽就不易凝結,因此高壓區所控制的地區不利于形成云雨,天氣晴朗干燥。我國的東部和南部地區,每年都會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根據副熱帶高壓區的范圍、規模以及強度的不同,高溫持續的時間和區域都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從降雨來看,由于水分的蒸發會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熱量,所以一個地區如果經常有降雨出現,那么在同緯度、同地形條件下,與其它不常下雨的地區相比,溫度就會偏低一些,比如我國的海南省和臺灣省,雖然緯度較低,但由于經常受到降雨以及臺風的影響,所以平均溫度特別是夏季往往要比江南的很多地區要低。我國的長三角地區地勢平坦、海拔很低,距離海洋也較近,按理說降雨應該不少,從往年的平均降雨量來看也印證了這一結論,從每年的5月份開始即進入漫長的“梅雨”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