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成都風濕醫院張政醫生,我回答的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就由我,天天博士來會會這名不見經傳的類風濕,揭開它的廬山真面目吧,自身抗體∶常用的有類風濕因子,但目前臨床工作中抗CCP抗體更具說服力。
1、類風濕是什么?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馮唐《春》漫花飛舞的季節,大多數人都會沉浸在春天所給予的愜意中,然后,有那么一部分人群卻愁容滿布,他們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為天氣變化頻繁,病情會在此時加重,今天。就由我,天天博士來會會這名不見經傳的類風濕,揭開它的廬山真面目吧!概述首先,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類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最主要的臨床癥狀就是侵蝕性、對稱性、周圍性多關節炎,
從發展過程來看,可分為無癥狀期、未分化關節炎期、臨床癥狀期,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簡單說,就是喪失勞動力和致殘。流行病學資料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以20-50歲人群為主要目標,女性患者約3倍于男性,臨床表現(一)關節表現1.晨僵∶早晨起床后關節及其周圍僵硬,活動不開的感覺。持續時間超過半小時的話,可要格外警惕啦,
2.關節腫痛∶最常出現的部位在雙手近段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有沒有發現,這些都是小關節哦!3.關節畸形∶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現晚期的關節畸形,因為女性同胞們做的精細活兒更多,家庭主婦也不例外,(二)關節外表現∶其病理基礎是血管炎,血管如河流般分布在人體各處,所以患者的關節外表現可以說是全身性的,各個器官和系統均可受累。
檢查與診斷1.血象∶可有輕至中度貧血,活動期血小板可增高,白細胞分類一般正常,2.自身抗體∶常用的有類風濕因子,但目前臨床工作中抗CCP抗體更具說服力。3.炎性指標∶血沉和C反應蛋白屬于常規檢測,4.影像學檢查∶X線平片對診斷、分期、監測均很重要,超聲以及MRI對明確關節積液和軟組織有獨到之處。新的檢測手段有血清學APCA,抗RA33,GPI等等,
診斷主要按照1987年和2010年ACR和EULAR分類標準,前者準確率高,敏感性低,后者則相反,目的是早起識別病變,更早一步規范治療。治療作為一名內科醫生,我的武器當然是藥物治療了,但需要強調的是目前這病不能根治!主要治療目標是減輕癥狀,防止畸形,保持受累關節功能,目前常用藥物有∶(1)非甾體抗炎藥∶美洛昔康、依托考昔、雙氯芬酸等,一般只選擇一種。
(2)改變病情抗風濕藥∶具代表性的是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羥氯喹、柳氮磺吡啶,其中甲氨蝶呤最為經典,可謂是里程碑似的藥物,除了需補充葉酸,由于易引起肺間質病變,所以入院后常規完善胸部影像學檢查排除,(3)糖皮質激素∶一提激素,很多患者都避之不及,我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小劑量,合理使用就是治病的藥,而不是毒。
緩解疼痛,立竿見影,外面什么“祖傳神藥”很有可能就是大劑量激素,若長期不規范使用,并發癥可就出來了,那時候就成了“拆了東墻補西墻”,(4)植物類藥物,如雷公藤總甘,白芍總苷,正清風痛寧等。(5)生物靶向制劑∶最經典的就是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如國產的益賽普,也可為是甲氨蝶呤之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第二個里程碑似的藥物;總之,一分錢一分貨,貴,
2、哪里治療類風濕比較好好?
*我是成都風濕醫院張政醫生,我回答的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