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會完全不同:荊州不失、關羽不死、與曹魏隔漢水對峙,公元219年,3月劉備在漢中斬殺夏侯淵,4月劉備令孟達、劉封攻取上庸、房陵,5月劉備在漢中又擊敗曹操并與魏在漢中對峙,7月關羽北伐襄樊,劉備集團一系列的軍事行動顯然是精心策劃、互為呼應的,關羽北伐絕不是孤軍行動。劉備集團的戰略目標是:打通漢水、連接荊益二州,漢中對峙與關羽北伐互為呼應,疲乏曹魏,魏救漢中則出荊州攻襄樊,救襄樊則出漢中攻關中,
然而劉備集團一切戰略的基礎是孫劉聯盟,聯盟在則戰略可行,聯盟破則空中樓閣。如果東吳不偷襲荊州,則孫劉聯盟依然存在,不指望孫權攻淮南以呼應,只要孫權按兵不動則可保蜀漢后方穩定,也就是荊州不失,關羽在襄樊作戰,已將漢水南岸的襄陽和漢水北岸的樊城分割包圍,關羽有水軍而曹魏沒有,制水權控制在關羽手中,而關羽駐在偃師,己在樊城之北,曹魏援軍于禁、龐德覆滅后,仍持續不斷,徐晃領七軍增援樊城,仍有十二營援軍在路上。
關羽明顯軍隊人數不足,又因駐扎在樊城以北,而曹魏援軍不斷,關羽無援軍,恐被徐晃及樊城夾擊,于是南撤,結果魏軍越來越多,關羽只能退守南岸,圍攻漢水南岸的襄陽城,用水軍阻止魏軍過漢水,魏軍無水軍,也敵不過關羽水軍,無法過漢水救襄陽,襄陽必城破,關羽占據襄陽,與魏隔水對峙,這就是最終結局,至于下一步如何發展,還要看局勢如何變化。
4、如果關羽不死或是蜀漢不丟失荊州,劉備能統一天下嗎?
關羽如果沒有死,荊州不丟,那么有三個可能的前提,第一是劉備的二舅子孫權沒有背刺,想要拖延背刺技能發動的前提條件時關羽同意與孫權接親家,這樣可以暫時緩住孫權奪取荊州的計劃,但背刺依舊會發動,只是可能會稍微晚一些,不過考慮到孫權那眼光,如果關羽陷入苦戰,無法短期內解決襄樊,依舊有高概率發動背刺。那么接下來就需要第二個前提條件了,糜芳和傅士仁二人在關羽軍中主要負責的工作是糧草和武器裝備的供應工作,也就是物流專員加后勤部長的職務,關羽其實并沒有追究他二人倒賣軍需物資的重罪,僅僅找了個失火的由頭警告一下,沒想到這兩人大風大量都過來了,尤其是糜芳,那是劉備的親戚,早年跟隨劉備轉戰南北,多次患難與共,萬萬沒想到卻在這里這么不禁嚇,直接投降孫吳了,導致孫吳水軍直接并進宜昌,截斷了關羽后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