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東吳不偷襲荊州,則孫劉聯盟依然存在,不指望孫權攻淮南以呼應,只要孫權按兵不動則可保蜀漢后方穩定,也就是荊州不失。(王甫是否在荊州存在爭議,所以暫時不計算在內,關羽如果沒有死,荊州不丟,那么有三個可能的前提,第一是劉備的二舅子孫權沒有背刺,想要拖延背刺技能發動的前提條件時關羽同意與孫權接親家,這樣可以暫時緩住孫權奪取荊州的計劃,但背刺依舊會發動,只是可能會稍微晚一些。
1、關羽之死是否真的是他自負導致的?如果荊州不丟,蜀國會滅嗎?
謝謝邀請!關羽之死,與他自己的自負有一定關系!劉備漢中稱王,封五虎上將,關羽聽說有黃忠,馬上就說不愿與老者為伍!諸葛亮勸他說,他們怎么能與你比呢?劉備給關羽假節越。劉備調張飛大戰馬超時,關羽也躍躍欲試,諸葛亮勸他說,馬超只能是與張飛一類的角色,不能與你爭輝!孫權早想要回荊州,試著想與關羽結親,關羽不同意,反而辱罵孫權,這正好是孫權與曹操暗自勾結合圍關羽!致使關羽被殺,荊州失守!荊州失守,使蜀漢失去戰略上支撐,
2、如果三國時期關羽沒有失荊州、敗走麥城,蜀國的命運會怎樣?
應答,如關羽沒走麥城,一樣亡國,其理由是,劉備不冷靜,關羽走了就舉大半兵力報仇,忘了強大的魏國隨時消滅他們,孫,吳聯盟才有唯一生存的機會,這應該是諸葛亮隆中對的基本意思,也就是基本國策,但事實上已蜀,吳爭守荊州,相互削弱,還伐魏,有意拿雞蛋砸石頭,嫌自己死得慢了,魏魚翁得利,后有諸葛又重新修復孫,劉,兩家關系但太晚了,吳國已超出蜀國許多,蜀國內部混亂,將相不和,君臣不和,無人可用,最起碼缺少治國之能人,哪有不敗之理,因劉禪當時已失去自由,也無權,基本有諸葛說了算,(這里說一下,這個阿斗是聰明之人,不是扶不起來),三國之間的事,誰也說不清楚,要看站在歷史的角度,還是演義角度去看,去分析,探討探討沒有誰能去統一認識,也沒有誰有這個能力,也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別人,這必競是歷史,沒有誰親自看過見過,再見!。
3、如果東吳沒有偷襲荊州,那么蜀漢的結局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