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鄭州和青島未來的發展來看,鄭州只能繼續依靠河南來支持它繼續發展,但青島除了有強大的山東作為發展腹地之外,青島還有港口和出口的優勢,同時,青島的大企業和新興的高新企業越來越多,企業愿意在青島發展,這些都是青島的優勢和后勁,是鄭州沒法比的。要說鄭州和青島兩個城市都很好,各有特色。
1、北漂回鄭州發展怎么樣?
我以前是北漂,老家河南,在鄭州有兩套住宅,試了兩次要回鄭州發展,每次工資都是一萬多點。給我的感覺是不能回去,很少有企業雙休,五險一金很少有企業上全的,經常加班,占用員工時間感覺很正常,在鄭州我感覺是活著不是生活,我兩套住宅月供不到5000元,還有5000生活,真心感覺捉襟見肘,想找兩萬+的工作,感覺幾乎沒有,可能自己能力不夠吧。
2、鄭州和青島哪個城市好?
要說鄭州和青島兩個城市都很好,各有特色,鄭州和青島經濟總量均超萬億,人口相差不多均為特大城市。鄭州雖說是個地級市,邁入國家中心城市門檻,但青島雖未進入國家中心城市,但也是副省級城市,鄭州是個典型的內陸城市,不沿邊不靠海,但是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鐵路、公路、民航、通訊都很發達,這是鄭州最大的優勢,青島是海濱城市,海運優勢較強。
3、鄭州和青島,哪個城市更大,更有發展前景?
從最近十年的發展速度來看,青島從國內第10強,跌到去年的第14名,而鄭州則由第22名上升到15名。一退一進之下,兩者拉近了11個位次,發展從來不是一蹴而就,下跌也是有跡可尋。面對兩城如此懸殊的發展速度,有理由相信鄭州在未來一段時期更具發展前景,一、隨著國家加大對中西部省份的投資和重視,以及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和外遷,內地城市逐漸縮小了和沿海城市的差距。
而外貿對于國家經濟的比重也越來越小,經濟重心轉向以內部消費為主的結構,去年消費支出對拉動經濟所占的比重為57.8%,所以部分沿海城市的出海經濟優勢縮小,這其中就包括了擁有港口優勢的大連、唐山和青島。相對于青島的計劃單列市、沿海港口城市,省一級經濟權限,鄭州的優勢其實也不少,首先就是交通方面的優勢,近些年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的完善,物流的中轉,人員的流通,鄭州的鐵路樞紐優勢得以發揮。
這種能力還體現在中歐班列鄭州是重要的節點城市上,中歐班列(鄭州)開行近6年已突破2000列,輻射24個國家126座城市,其次鄭州的航空優勢近些年也得已快速發展,早已成為中部最大的貨郵和客流量機場。鄭州的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更是為定位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這樣的地緣和交通優勢是青島所不具備的。
二、當然青島的優勢依然很強,特別是企業數量方面依舊是鄭州所不能比的,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青島高達3508家,而鄭州僅有2691家。在工業總產值方面,青島高達1.13萬億元,而鄭州高達1.71萬億元,企業數量要少得多,工業產值卻更高,說明了鄭州的產業優勢更強,企業效益和產品附加值更高。三、作為背靠一億多人的省城,集中全省的科教文衛資源優勢和社會、政策資源,也是青島所不具備的優勢,
青島面臨省內煙臺、濟南的分流和競爭,而鄭州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鄭州是國家中心城市,享受到的國家政策、項目支持只會越來越多,而青島也是計劃單列市,也具有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青島有海港,鄭州有航空保稅區,其實兩者目前的實力還是比較接近的。只不過青島這些年已逐漸放緩了發展速度,而鄭州卻一路飛速發展至今,所以一退一進之下,對比明顯。
4、鄭州gdp會超過青島嗎?為什么?
沒有時間限定,那一切皆有可能,青島雖說是沿海經濟強市,但畢竟省內還有濟南、煙臺、淄博、濰坊、威海等經濟強市競爭,加之青島不是省會,缺乏地理核心地位與樞紐屬性。而鄭州屬于省會獨大的城市,國字號陸路樞紐城市,如今又被定位于國家中心城市,外部影響且不說,至少在省內的向心力進一步增強,這一點從人口凈流入速度以及招商引資增速就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