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許多書法家用各種字體書寫“千字文”,成為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名帖,千字文,由1000個漢字組成的韻部,南北朝時周興嗣編(隋唐以前,不押韻或互相矛盾的字稱為“筆”,而不是“文”),所以,“千字文”實際上只用了999個字,毛澤東非常重視“千字文”,除了周興嗣版的千字文,還有其他版本的千字文(石啟亮)和千字文(高占祥和趙雀)。
千字文,由1000個漢字組成的韻部,南北朝時周興嗣編(隋唐以前,不押韻或互相矛盾的字稱為“筆”,而不是“文”)。梁武帝(502-549)命人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挑選1000個不重復的漢字,并請侍郎周興嗣編輯。全文四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橫溢。
link:https://pan.baidu.com/s/1-9iD1rsBjJL3NNc4O3PUxQ提取代碼:i1bv "千字文"已經流傳了1500多年。全書雖然只用了1000個不重復的字,但具有相當的知識價值和藝術價值。毛澤東非常重視“千字文”。他說“千字文”講了天文、地理、農業、氣象、礦產、特產、歷史、栽培。歷代許多書法家用各種字體書寫“千字文”,成為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名帖。
3、《 千字文》的全部 內容有哪些南朝梁武帝年間(502-549),騎馬出宮的侍郎周興嗣,奉皇帝之命,從王羲之的書法中精選1000字,編成文字,為“千字文”。文章中的1000個字本來是不應該重復的,但是周興嗣在編文章的時候,重復了“解”字(解和獻是同義變體),所以,“千字文”實際上只用了999個字。除了周興嗣版的千字文,還有其他版本的千字文(石啟亮)和千字文(高占祥和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