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關羽“身臥當陽,頭枕洛陽”傳說的由來。地標性建筑從經濟方面講有些奢侈浪費,洛陽僅在數年前在西工區和老城區交界的地方建造了九龍鼎,下面是九龍盤柱,上面是洛陽鼎的造型,曹操識破東吳計謀,也以諸侯之禮將關羽頭顱葬于洛陽南門外,關陵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并稱中國三大關廟,已有1700余年歷史。
1、洛陽有哪些標志性建筑?
地標性建筑從經濟方面講有些奢侈浪費,洛陽僅在數年前在西工區和老城區交界的地方建造了九龍鼎,下面是九龍盤柱,上面是洛陽鼎的造型。近幾年洛陽逐步拋棄此類做法,更多的是結合古遺址打造城市建設,比如天堂名堂遺址及九州池,定鼎門遺址,上陽宮遺址公園,二里頭遺址博物館,以及眾多的民間博物館等切實的項目,這是尊重歷史的決策,是文化自信的決策,是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決策!,
2、為什么關羽墳有洛陽當陽之爭?
位于湖北當陽城區西北3公里處的關陵,原稱“大王冢”,坐西朝東,面臨沮水,和景山遙遙相望。關陵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并稱中國三大關廟,已有1700余年歷史,關陵是為紀念三國蜀將關羽而建,乃關羽之陵寢,2006年5月,關陵作為三國時期古墓葬,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史記載,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孫權巧襲荊州,占據江陵,遣將擊關羽,追至當陽,于臨詛殺關公,但恐劉備興師問罪,于是將關羽首級獻給曹操,又按諸侯之禮葬其尸骸于當陽境內。曹操識破東吳計謀,也以諸侯之禮將關羽頭顱葬于洛陽南門外,這就是關羽“身臥當陽,頭枕洛陽”傳說的由來。全國現有三處關羽陵墓,一是關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稱為關廟;二是河南洛陽厚葬關羽首級處,稱為關林;三是當陽關陵,
關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之地,前為祠廟,后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關林在千百座關廟中獨稱“林”,是中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筑,關林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乾隆時加以擴建,現存建筑主要為明代,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2008年由洛陽市申報的關公信俗,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林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公信俗”的遺產地,已成為全人類共享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