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各種史料,劉之所以不炸橋,可能出于三方面的考慮:一是軍事上,他想給自己留一條后路,即如果擋不住紅軍,就需要撤退;二是因為瀘定橋是連接川藏的唯一通道,是當地漢藏民族溝通的唯一橋梁,2連連長廖大柱等22名突擊隊員,沿槍林彈雨火墻奪取橋頭,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瀘定橋,為了應付蔣介石,他提出了另一個替代方案:守不住就用煤油燒橋。
這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次戰斗,發生在1935年5月25日。故事是這樣的: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安順順利渡過大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從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大雨的條件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狂奔,一夜跑了120公里,終于在5月29日。創造了人類行軍史上的奇跡!2連連長廖大柱等22名突擊隊員,沿槍林彈雨火墻奪取橋頭,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瀘定橋。中央紅軍主力隨后從瀘定橋翻越天險,粉碎了蔣介石在大渡河以南殲滅紅軍的企圖。
2、當年大渡河戰役的國民黨 守橋軍官是誰當年大渡河總司令是四川軍閥,楊森瀘定橋歸西康省大總統兼二十四軍軍長所有。劉負責這件事,分析各種史料,劉之所以不炸橋,可能出于三方面的考慮:一是軍事上,他想給自己留一條后路,即如果擋不住紅軍,就需要撤退;二是因為瀘定橋是連接川藏的唯一通道,是當地漢藏民族溝通的唯一橋梁。畢竟他是當時西康的“省主席”,如果大橋被炸,會激起民憤,對他的“領導地位”不利。第三,如果橋被炸了,后期重建要花錢,代價太大,當然,最重要的是,他低估了紅軍的能力,從來沒想過紅軍能來。為了應付蔣介石,他提出了另一個替代方案:守不住就用煤油燒橋,事后,蔣介石氣得捶胸頓足,把劉臭罵了一頓,給了他一個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