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讓荊州揚名立萬,荊州城的古城墻又保存完好,江陵的身價被迫縮水了,無奈讓位于城墻圍繞的荊州城了,只得俯首為臣,隸屬荊州了,這千里江陵也縮小為現今的百里江陵了。三國前期,也就是劉表任荊州刺史時,荊州的地盤還是很大的,荊州是三國時期的吳國府地,歷史悠久,現在的荊州絕對是三國時的荊州,只是當時荊州的轄區比現在大,人們考察后,認為原荊州城實系紀南城,在現在荊州市區以西。
1、三國時,為什么荊州守不住?
關羽被東吳的陸遜給忽悠了,放松了警惕,他把鎮守荊州的精銳大軍調出來攻打曹仁鎮守的樊城。東吳的軍隊偷襲荊州,才有關羽的敗走麥城,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劉備在漢中把曹操打敗后,自立漢中王。是大封文武群臣,然后派人到許昌,上奏朝廷(其實就是走過程),朝廷被丞相曹操把持,漢獻帝是個傀儡。曹操先看到奏章后大怒說:‘織席販屨的小兒,也敢稱王,我定與他決一死戰?’這時司馬懿說:‘劉備借東吳的荊州,東吳多次討要不還!現在主公修書一封給孫權,聯合起來一起攻打荊州,
’于是曹操派出使者到東吳去了。孫權接到曹操使者的書信后,說:‘我想討回荊州有很長時間了’,這時諸葛瑾說:‘曹操在漢中兵敗,現在想利用咱們,不能上當啊!’孫權說:‘你意如何?’諸葛瑾說:‘關羽有一女,尚未婚,主公有一兒,我到荊州提親,如果關公同意,主公和關公聯合起來對抗曹操,豈不更好!’孫權同意了,于是派諸葛瑾到荊州提親。
諸葛瑾到了荊州,和關羽施禮后說明來意,關公大怒說:‘虎女豈能嫁犬子乎!’讓人把諸葛瑾給攆走了,諸葛瑾回到東吳,也不敢隱瞞就實話實說了。孫權大怒:‘關公太無禮了,我必除之!’于是把大都督呂蒙召來,商議怎么取荊州之事,呂蒙回到軍營后是悶悶不樂,這時陸遜就問怎么了。呂蒙說:‘主公要取荊州,可是關羽率領幾萬精銳大軍鎮守,可怎么取呢?’陸遜想了一會,說:‘我有一計,大都督可稱病,讓我代理大都督之位,關公就會放松了警惕,到時可襲荊州,
2、三國時荊州是現在的哪里?
三國時期的“荊州”與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可不是一回事喲,前者不但包含的地域要大得多,而且是一種類似于今天中國的“省”這樣的行政劃分制度。荊州是東漢設立的13州之一,最初由荊州刺史部管轄,同時也是漢代13個州之中面積最大的州,有“天下第一大州”、“天下咽喉”等溢美之稱,(荊州7郡)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割據一方,控甲數十萬,保境安民。
當時的荊州只劃為7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桂陽郡、長沙郡、零陵郡,筆者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劉表后來曾單獨設立了章陵郡。而曹操又把南陽郡的南面獨立出來劃為襄陽郡,此時,荊州才增加為九郡。即小說《三國演義》里提到了“荊襄九郡”,但是籠統地性稱為荊襄9郡是錯誤的,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就犯了這個小常識錯誤。
三國時期的荊襄九郡跨度范圍非常廣,其位置包括了今天中國的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南部、貴州省東部、廣東省北部、廣西省東北部在內的廣大地區,荊州最初的治所在南陽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東漢末年的軍閥張繡割據南陽郡,依附于劉表的勢力,同時,劉表又借助南陽的張繡抵御北方的曹操。張繡失敗后,曹操吞并了南陽郡,
劉表就把荊州的治所遷到了南郡(江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孫權在赤壁之戰后攻下了荊州7郡之一的南郡,并把它借給劉備駐守,這就是小說《三國演義》里提到的“借荊州”事件,由于南郡是荊州的治所,所以稱南郡為荊州也是可以的。就如同用重慶來稱呼渝中區一個道理,但是不明真相,往往會認為是孫權把整個荊州借給劉備了。
(荊州7郡)214年,孫權與劉備平分了荊州地界,除了曹操占有的南陽以外,湘水以西的三郡歸劉備,湘水以東的三郡歸孫權。“湘水劃界”后不久,劉備開始進軍漢中,孫權也圍攻合肥,雙方暫時又放下了恩怨,然而好景不長,219年劉備攻取漢中,關羽也在荊州發動北伐,趁著關羽主力在襄樊前線作戰的機會,東吳的呂蒙、陸遜攻下了關羽鎮守的湘水以西的3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