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神童何碧玉離開中國已經十五年了。雖然看上去負氣任性,但卻有好多網友如果父母聽他的,早年(當時是2011年,北京的房價大概在2-3萬左右)在北京買了房,現在已經翻了好幾番,所以天才就是有不一樣,有前瞻眼光,但對他的父母來這應當在他們的能力之外,當時為了照顧10歲的張炘煬上大學,父母有在陪讀,也就是說本就是工薪家庭,還至少有一個人沒有工作,要在北京購買房子談何容易。
1、14歲以750分考上清華大學,河南“神童”何碧玉,現今怎樣了?
不經意間,神童何碧玉離開中國已經十五年了。稱她為神童絕不為過,11歲的何碧玉用了4年時間學完了常人9年的學習課程,三年后,她又以900分的驚人成績成為了河南省的理科狀元并被清華大學錄取。而進入清華之后,還未成年的她依舊發(fā)揮著她作為天才的才華與天賦,2004年,何碧玉以優(yōu)異成績順利畢業(yè),并立即被美國華盛頓大學錄取。
當然之后的故事同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很多中國留學生的故事一樣,優(yōu)秀努力的小姑娘拿到了博士學位,并且接受了來自世界頂尖名校紐約大學拋出來的橄欖枝,最關鍵的是,她留在了美國,回頭cue一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數據:我國80后留學生回流率高達八成,獲得博士學位、又有相應研究或工作經歷的高層次人才只有11%。在這里我們很容易得出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中國出國留學人才的回流率雖高,但是高層次人才似乎更喜歡大洋彼岸或其彼岸的教室和實驗室,
2019年4月30日,顏寧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而這距離她離開清華,來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不到兩年。顏寧在離開時曾衷心的對清華大學表示感謝,并且表示:“換一種環(huán)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的突破,”這個突破也幾乎是中國很多高層次留學生回流的攔路虎——他們在已有的國內環(huán)境中難以找到突破的窗口。
我們愿意相信,中國人骨子里的家國情懷會讓這群優(yōu)秀的中國留學生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為國效力,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國外的學術環(huán)境與科研天花板就是很高,這是西方世界用了幾百年的時間堆積出的結果,就算對于高速發(fā)展的中國來說,也是一個必須直面的差距。高層次的人才大都占據著行業(yè)發(fā)展的制高點,這在哪個國家都奉為圭皋,
而之于這些高層次的人才來說,最看重的也不外乎兩點,一個是良好且具有競爭力的科研環(huán)境,另一個就是與之相配套的各項具體的、可落地的實際措施,例如戶口、住房等等。2018年,離校一年多的顏寧回到清華做了場演講,她說:“在普林斯頓的一個感觸就是,那邊的行政管理非常有效,井井有條,這個國內可以借鑒”,于筆者來看,這正好給有關部門的一個提醒,而除此以外,如何讓回流的高層次人才更好的實現為國效力和自我發(fā)展的平衡,也是多方要下的巨大“功夫”。
2、神童張炘煬,現在過得如何了?
關于張炘煬,之前回答過關于他的另一個問題,是他在16歲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的時候,要求工薪階層的父母在北京買房,不然就不準備畢業(yè)論文,不參加答辯,也不考博,雖然看上去負氣任性,但卻有好多網友說,如果父母聽他的,早年(當時是2011年,北京的房價大概在2-3萬左右)在北京買了房,現在已經翻了好幾番,所以天才就是有不一樣,有前瞻眼光。
理論上來說,這沒有錯,但對他的父母來說,這應當在他們的能力之外,當時為了照顧10歲的張炘煬上大學,父母有在陪讀,也就是說本就是工薪家庭,還至少有一個人沒有工作,要在北京購買房子談何容易。他因此以自己的前程相威脅,終是讓人覺得不能體諒父母,但凡神童,都有開掛的人生:張炘煬,1995年出生于遼寧盤錦市盤山縣,兩歲半時,三個月內認識了一千多個漢字,兩年時間上完小學,10歲考上大學,被天津工程師范學院錄取,13歲考取研究生,16歲考上北航的博士。
這一連串記錄前無古人,天才多被捧殺。在查閱張炘煬資料的時候,無意中翻到了他博士研究生導師的一段采訪,他認為博士期間的張炘煬,優(yōu)勢僅僅在于年齡,北航的每一位博士都很優(yōu)秀,與其他博士相比,他并無優(yōu)勢可言,社會上的媒體言論會成為束縛他的成長和進步同時也會迷失方向,而且他還注意到一個問題,張炘煬特別會考試,很適應應試教育,但在博士階段,會考試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對學術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