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平原省撤銷,菏澤專區帶著梁山縣歸屬山東省管轄。58年10月撤銷菏澤專區,梁山縣歸濟寧專區管轄,90年又覺得跟著濟寧混更好,就又劃給了濟寧,也就是梁山縣有梁山,東平縣有水泊遺域東平湖,在那時候都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是水泊梁山的原地,但別忘了,當初那片水泊可不止這兩個縣份呢,陽谷縣還有景陽岡,都是在其附近,也都出現在了水滸傳里。
1、梁山好漢有多少個是山東人?
我是學戲曲的,演出劇目離不開名著歷史古傳奇。這個問題我來解答,提起梁山好漢應是四大名著《水滸傳》故事發生在北宋末年。那個時候的行政區劃是沒有山東的,故那時的山東是一個地理概念,也就是太行山以東地區。梁山好漢108人,山東占據了一半,簡單統計的話,屬于山東的一共有39人,例如: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活閻羅阮小七、黑旋風李逵丶小李廣花榮、鎮三山黃信等都是山東人。
2、真實的梁山有多少人?有什么依據?
從歷史書上我們能夠看出,梁山的地理位置十分的特殊,早先被稱為鉅野澤,這里是草寇的聚居地,當年彭越幫助劉邦獲得君主地位,在輔佐劉邦之前就是鉅野澤的人,他在附近湖澤一帶打魚。至于說宋江,歷史上的確有此人物,但是與書中的人物卻是十分不一樣的,根據《宋史》的記載,宋江起義的地點在河南北部,后來起義的地點變為魯南蘇北一帶,
而且宋江手下的人十分有限僅36人,即36個首領。那么為什么到了《水滸傳》就變成一百零八位呢?郎瑛在《七修類稿》這樣解釋:“貫中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所以才有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之說。施耐庵在寫小說有感于宋江起義有“替天行道”之言,對于當時那些“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江必有之自亦異于他賊也”,才將梁山36位英雄寫成108位,小說終歸是小說,我們不能當成歷史來對待,
雖然說宋江起義者的數量十分的有限,但是戰斗力量是十分強悍的,史書上稱宋江的36人能夠抵御敵軍數萬人。36人對戰幾萬人這是一種什么概念,如果其中沒有夸張的成分的話,小編已經沒有力氣吐槽敵軍的力量之若,最后宋江也的確是投降了,但是投降的原因卻跟水滸傳中描寫的不一樣。宋江投降不是迫切的想要被詔安,而是吳加亮這個重要的人物被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