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7年底鶴壁全市總人口164.96萬人,常住人口162.13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8.76%,可以說人口不足是制約鶴壁發展的根本因素,根據中原城市群規劃鶴壁位于定位的最低級,未來的城市規模是100萬左右人口,目前來說鶴壁的市區常住人口70萬左右,不得不說還是有發展空間的。
1、隨著以后鶴壁東區的開發發展,示范區以后還能發展起來嗎?政府以后還會重視示范區嗎?
鶴壁是個跳跳板,一任領導一個方針,總共160多萬的人口,框架拉的那么大,大新區還沒真正發展起來,就搞什么東區,并不否認經濟會上去,但是用什么去支撐??說到底要用人去支撐,鶴壁是一個人口流出型的城市,去看看老區和鶴山區,都已經不成樣子了,沒人了,鶴山區的房子都成放骨灰盒了,兩萬買個房子,希望再來一百萬人口,然后再發展兩個東區。
2、2020年以后農村會怎么樣發展?
什么是農業生態園呢?農業生態園就是采用生態園模式進行觀光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將農業活動、自然風光、科技示范、休閑娛樂、環境保護等融為一體,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農業生態園(Agricultureecologicalgarden)也稱農業休閑園,是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國民休閑,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的體驗為目的的農業經營;是集旅游功能、農業增效功能、綠化、美化和改善環境功能于一體的新型產業園。
我們在常州麗水拿了2000多畝的土地,準備建造一座農業生態園,農業生態園的整體規劃最重要了,要充分體現因地制宜,綜合規劃設計,培植精品,營造主題形象,效益兼顧,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功能方面,依據資源屬性、景觀特征性及其現存環境,在考慮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態園的完整性的基礎上,結合未來發展和客觀需要,規劃中應采取適當的設計實現園內的功能分區,設計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設置生態農業示范區、觀光農業旅游區和科普教育功能區,
將整個園區分成四個園:1.生態農業示范園生態農業示范園設計采用多種生態農業模式進行布局,目的是通過生態學原理,在全園建立起一個能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持生態穩定和持續高效的農業生態系統,提高農業生產力,獲得更多的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實現可持續的生態農業,并對邊緣地區的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進行示范,體現生態旅游特色。
生態農業示范區是生態園設計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態園最主要的效益來源和示范區域,是生態園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生態農業示范區的規劃設計應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遵循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園區設計所采用的生態農業類型中既包含有生產者,消費者,也要有分解者。生態農業示范園主要體現在示范上,規劃什么樣的農業種植產品呢?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谷類等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棉花、林果、蔬菜等為主,畜牧業養雞、養羊、養豬為主,
生態園的規劃中,稻田生態區“動植物共生系統”式的生態農業類型,采用稻魚鴨萍種養共生模式;果園生態區采用“立體種植業”式的生態農業類型,采用果園結合養殖的模式;魚塘生態區設計采用“食物鏈、加工鏈式生態農業”類型--豬鴨魚草相結合的種養模式。生態農業類型要充分利用多種生物的共生關系,將各生態元素以食物鏈串在一起,相互轉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質,由此形成良性物質能量的生態循環,體現較高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另外,為了提高生態園的經濟效益,生態園中蔬菜栽培區采用大規模產業化的生產模式。不僅有生產效益高、產業帶動性強和集中性統一的優點,還能對其他農業產業化企業起到示范性和參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區主要生產各種食用和觀賞性花卉,供游人品嘗、欣賞和購買消費,食用菌中心在生態園規劃中既是生產者,又是分解者,體現了廢物充分利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