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上海 > 楊浦區 >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八年級上冊物理重要知識點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八年級上冊物理重要知識點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2-20 14:37:20 編輯:好學習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八年級上冊物理重要知識點

你是哪個版本?都有聲、光、熱的知識一般知識點聲: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聲音的特性、聲的利用、噪音的防止熱:溫度計、物態變化光:光沿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特點、光的折射、凸透鏡成像規律

八年級上冊物理重要知識點

2,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全部詳細介紹

初二物理主要研究聲,光,電,要求掌握聲光電的性質,概念以及意義。00聲:概念,計算題,還有掌握聲的特性。00光:是難點。要掌握光的傳播,反射,折射以及色散,重難點是光路圖。00電:一定要掌握好,這是初二最重要的部分。00重點是:1電路的串并聯的判斷,特點。002電流表的使用。003了解短路斷路及通路。00還有詳細點的:聲現象001.物理學是研究聲、光、熱、電、力等的物理現象。00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遞聲音。003.聲音的三大特性:00①音調: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快,音調越高。00②響度: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00③音色:由物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不同物體的音色不同。004.人們聽到聲音的基本過程:00①鼓膜的振動 → 聽小骨及其他組織 → 聽覺神經→ 大腦00②頜骨、頭骨 → 聽覺神經 → 大腦005.聲音的作用:傳遞信息和傳遞能量(能舉例說明)006.凡是影響人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聲音都是噪聲。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 dB。00(2)物態變化00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單位:攝氏度( ℃ ) 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 0℃ ; 沸水的溫度 —— 100℃002.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常用的液體有水銀、酒精、煤油等。 3.溫度計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00三讀:00○1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00○2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液面;00○3讀數時眼睛要與溫度計液柱上表面相平。004.體溫計: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將水銀甩下去。005.物態變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熱。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物質由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升華要吸熱。物質由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凝華要放熱。006.常見的晶體有冰、海波、各種金屬;非晶體有蠟、瀝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別出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圖象。007.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吸熱,但溫度不變;在凝固過程中要放熱,但溫度不變;同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吸熱,溫度不斷上升;在凝固過程中要放熱,溫度不斷下降。008.汽化有兩種方式:沸騰和蒸發。00○1沸騰:00a.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00b.沸騰條件:①達到沸點; ②繼續加熱。00c.沸騰時的特點:液體在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不變00○2蒸發:00a.定義:在任何溫度下,只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氣化現象。00b.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 液體溫度的高低:溫度越高,蒸發越快; 液體表面積的大小: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00c.蒸發有致冷的作用。008.液化有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009.能解釋日常生活中各種物態變化現象。如:霧、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種“白氣”、窗邊的冰花、衛生球變小、燈管變黑、燈絲變細、冰化成水、鐵水濤成鋼件等。0010.水的沸點與大氣壓有關:氣壓越高,沸點越高。(海拔越高,氣壓越高,沸點越高。)00(3)光現象001.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c = 3 × 10 8 m/s002.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 v = 340 m/s003.元電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點知識00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如:激光引導掘進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準時用到的“三點一線”、小孔成像等都是運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得到的。)002.光源:00○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陽、螢火蟲等。00○2人造光源:如電燈、手電筒、蠟燭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003.光的三原色:紅、綠、藍。004.光在任何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005.光的反射定律:00①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三線同面)00②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00③反射角i=入射角r00光的折射規律:00①光從空氣進入其他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00②光從其他介質進入空氣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平面鏡成像特點:00①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等大)00②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等距)00③像與物體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垂直)00④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虛像)006.在光的反射現象和折射現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007.反射有兩種:鏡面反射和漫反射(能舉例說明)008.紅外線的作用 紫外線的作用。00① 紅外線搖控00①殺菌作用00②紅外線夜視儀00②使熒光物質發光來判斷物質的真假00③探測病人的健康情況00③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幫助鈣的吸收009.光譜太陽光分解成為:紅、橙、黃、綠、藍、靛、紫。00(4)透鏡及其應用00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00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003.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004.能找出主光軸、焦點、焦距。

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全部詳細介紹

3,初二八年級物理上冊所有的知識點

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知道聲音產生的條件;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發聲現象發聲的振動部位在哪里; 2、知道聲音傳播的條件;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并能比較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傳播速度的快慢比較;熟記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并能運用進行簡單的計算。知道聲音傳播的形式。 3、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和傳播的過程。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了解人類聽到聲音的過程。 2、知道骨傳導的原理。 3、了解雙耳效應及其應用。 (三)聲音的特性 1、了解聲音的特性:響度、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通過什么實驗可以證明? 2、音色有什么作用?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的物理定義和環保定義 2、噪聲的危害 3、如何防治噪聲 (五)聲的利用 人耳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 光現象 (一)光的傳播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2、了解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及其應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c=3×108m/s=3×105km/s 4、了解色散現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顏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光的反射 1、熟悉光的反射中的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反射面的位置和之間的關系; 2、熟悉光的反射定律并能運用解決簡單的問題; 3、理解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三)平面鏡成像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知道怎么區分實象和虛像;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4、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的特點及其應用。 (四)光的折射 1、了解光的折射現象; 2、了解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質中時的偏折規律; 3、了解光在發生折射現象時,光路的可逆性。 4、會用光的折射規律解析簡單的折射現象。 (五)看不見的光 知道什么是紅外線,什么是紫外線? 透鏡及其應用 (一)透鏡 1、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 2、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3、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4、知道平行主光軸、通過光心、過焦點這三條射到透鏡上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和凹透鏡后的偏折情況; 5、知道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鏡 1、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了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知道照相機所成的像的特點; 3、了解投影儀的成像原理;知道投影儀所成的像的特點; 4、了解放大鏡的成像原理;知道放大鏡所成的像的特點; (三)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熟悉整個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 2、熟練填寫下表 (透鏡成像規律,課本上有) 3、實象與虛象的區別 (四)眼睛和眼鏡 1、知道眼睛是怎么看清物體的; 2、知道如何矯正近視眼; 3、知道如何矯正遠視眼。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知道顯微鏡的構造 2、知道望遠鏡的構造 3、知道顯微鏡和望遠鏡結構的共同之處 物態變化 (一)溫度計 1、知道溫度的物理意義 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制作原理;會看溫度計并讀數; 3、知道0℃和100℃的規定 4、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 5、知道體溫計,知道體溫計與普通溫度計構造上的不同之處;知道體溫計的量程;知道人體正常體溫; (二)熔化和凝固 1、了解熔化現象,并知道熔化吸熱;了解凝固現象,并知道凝固放熱; 2、了解什么是晶體,什么是非晶體;了解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意義。 3、能將生活及自然界的一些現象與物質的熔點聯系起來; (三)汽化和液化 1、了解汽化現象和液化現象,知道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2、知道什么是沸點,什么是沸騰;能熟練說出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過程及沸騰的特點; 3、知道蒸發現象,了解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了解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能利用液體的沸點知識解釋簡單現象,如分離水和酒精的方法。 5、能利用蒸發吸熱的特點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 6、了解液化的方法;熟練運用液化現象解釋簡單生活現象。 (四)升華和凝華 1、了解升華現象和凝華現象,知道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2、能舉出生活中升華和凝華的現象的例子,并能簡單進行解釋。 達哥,給個好吧~
物理復習提綱 1、物體靠振動發聲,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但傳播不停止 2、聲音通過氣體,團體,液體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這樣物質叫做介質。】在固體中出傳播最快 3、溫度影響呻吟傳播的速度 4、聲以波的形式轉播這,我們把它叫做聲波。【聲波是靠空氣產生】 5、真空不能傳聲 6、要區分回聲和原聲,他們的間隔至少0.1秒以上 7、速度=路程 8、1km=1000m 9骨傳導比空氣傳播要好 10、聽覺的形成;聲波 ~ 外耳道 ~ 鼓膜 ~ 三塊聽小骨 ~ 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 ~ 聽覺神經 ~ 大腦的聽覺中樞 ~ 聽覺 11、雙耳效應可以判斷聲音的方位,但不能準確判斷聲源的位置 12、改變弦的松緊程度可以改變音調。 13、聲波傳遞信息【不改變對方】 聲波傳遞能量【改變對方原樣】 14、本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源分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15、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1聲音的產生 2怎么聽到聲音 3聲音的特性 4噪聲的危害及控制 5聲音的利用 6光的產生 7光的傳播(光速 光源) 8光的反射和折射(入射角和反射角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 9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10光的色散 11看不見的光(紅外線和紫外線) 0 12凸透鏡和凹透鏡 13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應用 14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原理和規則 15眼睛和眼睛 16顯微鏡和望遠鏡 17溫度計 18融化和凝固 19熔點和沸點 20汽化和液化 21升華和凝華 22電荷 23電流和電路 24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正確使用方法 25串聯和并聯(串聯電路有分壓作用,并聯電路有分流作用) 26電流的強弱(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方法) 27探究串聯`并聯電流的規律

初二八年級物理上冊所有的知識點

4,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

第一章 聲現象知識歸納 1 . 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S=1/2vt 5.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系。(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 6.減弱噪聲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7.可聽聲: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的聲波: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 8. 超聲波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聲能較集中。具體應用有:聲吶、B超、超聲波速度測定器、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焊接器等。 9.次聲波的特點:可以傳播很遠,很容易繞過障礙物,而且無孔不入。一定強度的次聲波對人體會造成危害,甚至毀壞機械建筑等。它主要產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發、海嘯地震等,另外人類制造的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火車汽車的奔馳、核爆炸等也能產生次聲波。第二章 物態變化知識歸納 1. 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 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2. 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為0度,把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 3.常見的溫度計有(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 體溫計:測量范圍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6. 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7.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8. 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9. 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10. 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圖片傳不上自己去看書吧 11.(晶體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非晶體熔化曲線圖) 12. 上圖中AD是晶體熔化曲線圖,晶體在AB段處于固態,在BC段是熔化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態,CD段處于液態;而DG是晶體凝固曲線圖,DE段于液態,EF段落是凝固過程,放熱,溫度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態,FG處于固態。 13. 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都要吸熱。 14. 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15. 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16. 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 17. 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 18. 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要放熱。 19. 水循環: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運動、變化著,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循環系統。水的循環伴隨著能量的轉移。第三章 光現象知識歸納 1. 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4.不可見光包括有:紅外線和紫外線。特點:紅外線能使被照射的物體發熱,具有熱效應(如太陽的熱就是以紅外線傳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能使熒光物質發光,另外還可以滅菌 。 1. 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3.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鏡成像特點:(1)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2) 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8.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車輛的后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識歸納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凸透鏡成像: (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v<2f),如照相機; (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v>2f)。如幻燈機。 (3)物體在焦距之內(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光路圖: 6.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借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后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光線;(5)光發生折射時,處于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后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后的像;(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透鏡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照相機內的膠片。 8.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9.望遠鏡能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其中伽利略望遠鏡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開普勒望遠鏡目鏡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 10.顯微鏡的目鏡物鏡也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
書上有啊

5,八年級上物理每章知識總結

第一章 聲現象 基礎知識 1.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2. 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 3. 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的。 4. 聲速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一般來說,聲音在固體中最快,在液體中較快,在氣體中最慢;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 5. 聽到聲音過程:聲波—鼓膜振動—聽小骨振動—聽覺神經—大腦 骨傳道:聲波—頭骨——頜骨—聽覺神經—大腦 6. 雙耳效應:聲音到兩只耳朵的時間和強弱不同 通過雙耳效應可以辨別聲音的方向,產生立體感。 7. 音調指聲音的高低。(1)頻率:1秒內振動的次數,反映振動的快慢,物體振動的越快,頻率就越大。(2)音調的高低和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系: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也低。人的聽覺是20Hz---------20000 Hz 8. 響度指聲音的大小。(1)振幅是物體振動的幅度。(2)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還跟發聲體的距離有關,距離越遠,聲音就越分散,響度就越小。 9. 音色指聲音的特色。音色和發聲體的結構、材料有關。 10.音調、音色、響度是聲音的三要素。但是,音調高的聲音響度不一定大,反之,響度大的聲音音調不一定高。 11.四大污染:噪聲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物理角度來看,噪聲是發聲體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 11、分貝(dB):表示聲音的強弱。0 dB:人剛能聽到最微弱的聲音。30—40 dB: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 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 dB,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 dB 。 12.控制噪聲: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13.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例如:B超,也可以傳遞能量,例如:清洗鐘表,除去結石。蝙蝠利用回聲來確定目標的方法叫做回聲定位,根據回聲定位原理,發明了聲吶。 14.原聲和回聲的時間間隔大于0.1秒(或者離障礙物距離為17m)才能產生回聲。 回聲測距離:2s=vt 第二章 光現象 基礎知識 1. 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太陽是自然光源,電燈、燭焰是人造光源。月亮和所有的恒星不是光源。 2. 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能解釋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 3.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3×108 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約是真空中的3/4 在玻璃中光速為真空中2/3 4.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光的反射遵守反射規律。(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在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鏡面反射:表面光滑,平行光線入射,反射光線還是平行的。漫反射:表面粗糙,平行光線入射,反射光線向四面八方。 6.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發生折射時,同時一定也發生發射。折射現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7.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者其它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共面,兩線分側,兩角不等(空氣中角大些)折射現象:鋼筆錯位、池水變淺、水中叉魚、海市蜃樓等 8.一束白光(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分解成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的現象叫做光的色散。說明白光不是單色光,而是各種單色光組成的復合光。彩虹是太陽光被水滴色散而成。 9.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三原色:青、黃、品紅 透明物體的顏色有通過它的色光決定,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 10、紅外線位于紅光以外,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紅外線,物體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就越多,物體輻射紅外線同時也在吸收紅外線。紅外線作用: ①熱作用:加熱食物 熱譜圖診病 ②紅外遙感:地球勘測、尋找水源、監視森林火災等③遙控:電視機、空調等 11.紫外線位于紫光以外,太陽光是天然紫外線的重要來源。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線,避免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傷害。紫外線作用:①殺菌:醫院的紫外線燈②紫外線的熒光效應:驗鈔機、防偽③適當的紫外線照射有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對人體骨骼生長和健康有好處。 第三章 透鏡及其應用 1. 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邊緣厚中間薄的透鏡叫凹透鏡。通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傳播方向。 2. 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焦點到光心距離叫做焦距。凹透鏡有兩個虛焦點。 3.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4. 三條特殊光線:①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傳播方向。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折射后過焦點,對凹透鏡來說,它的焦點是虛焦點,是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③過焦點的光線經折射后與主光軸平行。對凹透鏡來說是虛焦點,是入射光線的正向延長線過焦點。 5. 照相機的鏡頭是個凸透鏡,調焦環的作用是調節鏡頭到膠片的距離,拍近景時,鏡頭往前伸, 拍遠景時,鏡頭往后縮,光圈控制進入光的多少,快門控制暴光時間。 6. u>2f 倒立 縮小 實 照相機 u=2f 倒立 等大 實 f<u<2f 倒立 放大 實 投影儀 u=f 不 成 像 u<f 正立 放大 虛 放大鏡 一倍焦距分虛實,兩倍焦距分大小,實倒虛正來成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兒跟著物兒跑。 7.眼睛好象一架照相機,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明視距離為25cm。遠視眼能看清遠處的物體而看不清近處的物體,晶狀體太薄,成像在視網膜之后;近視眼能看清近處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晶狀體太厚,成像在視網膜只前。 8.近視眼應該帶凹透鏡,遠視眼應該帶凸透鏡。眼鏡的度數=100×焦度 焦度=1/f 9.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目鏡相當于放大鏡,物鏡相當于照相機鏡頭。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也是凸透鏡,目鏡相當于放大鏡,物鏡相當于投影儀鏡頭。 第四章 物態變化 1. 溫度是物體的冷熱程度。 2. 溫度計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使用前注意:①觀察它的量程②認清它的分度值,使用時注意: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放入被測液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溫度計玻璃泡放在液體中稍等一會兒,穩定后在讀數③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除了體溫計)被測液體并且時視線和溫度計液柱相平。 3. 物質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叫做物態變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熔化吸熱,凝固放熱。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4. 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叫做汽化,從氣態變成液態叫做液化。汽化吸熱,液化放熱。汽化分為蒸發和沸騰。蒸發現象:在任何溫度下,發生在液體表面,緩慢的汽化現象。影響蒸發的因素:①液體溫度的高低②液體的表面積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沸騰: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劇烈的汽化現象。 5. 液化有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壓縮體積。 6. 物質從固態變成氣態叫做升華,升華吸熱,從氣態變成固態叫做凝華,凝華放熱。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 1. 通過摩擦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帶電物體能吸引輕小物體。自然界中只有正負兩種電荷。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 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單位:庫侖(c)元電荷是最小的電荷e=1.6×10—19 原子有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通常情況下原子核帶的正電荷和核外電子總共帶的負電荷數量相等,不顯電性,但是得到電子就顯負電,失去電子就顯正電。 3. 電荷(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正電荷定向移動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用電器是消耗電能的裝置,開關控制電路的通和斷,導線連接電路作用。 4. 在電源外部:電流方向從電源正極到用電器再到負極 ,在電源內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負極流向正極。 5. 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用電器正常工作。開路:斷開的電路,電路中沒有電流,用電器不能工作。短路: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端。 6. 善于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不善于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金屬靠自由電子導電,酸堿鹽溶液靠正負離子導電。 7. 電流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用I 表示。單A) 1A=1000 m A 1m A=1000 u A 8. 電流表使用注意(兩要兩不要):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電流從“+”接線柱流進電流表,從“—”接線柱流處電流表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要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的兩端。還應該注意:①使用電流表前,應該觀察電流表指針是否指零,若不指零,應先調零②用試觸法選擇量程,要從大量程的接線柱開始。 串聯電路的電流處處相等,并聯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個支路電流

6,初二物理上冊的重點內容

聲學 5.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6. 聲音靠介質傳播,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傳聲. 熱學 7.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測量溫度的儀器叫溫度計,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銀、酒精、煤油等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 8. 溫度的單位有兩種: 一種是攝氏溫度, 另一種是國際單位, 采用熱力學溫度.而攝氏溫度是這樣規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 把一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規定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為1攝氏度. -6℃讀作負6攝氏度或零下6攝氏度. 9. 使用溫度計之前應: (1)觀察它的量程; (2)認清它的最小刻度. 10. 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 正確的方法是: (1)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兒, 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3)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 視線與溫度計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11.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要吸熱), 從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要放熱). 12. 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它們的主要區別是晶體有一定的熔點, 而非晶體沒有. 13. 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吸熱), 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放熱). 汽化有兩種方式: 蒸發和沸騰. 沸騰與蒸發的區別是: 沸騰是在一定的溫度下發生的, 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而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發生的, 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14. 要加快液體的蒸發, 可以提高液體的溫度, 增大液體的表面積和加快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 15. 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 沸騰時只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有時因為液體中含雜志沸點會有適當變化,水的沸點是100℃. 16. 要使氣體液化有兩種方法: 一是降低溫度, 二是壓縮體積. 17. 物質從固態變為氣態叫氣化(吸熱), 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放熱). 光學 18. 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真空(空氣)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 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來解釋. 19.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 平面鏡的成像規律是: (1)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2)像與物的大小相等; (3)像與物的連線跟鏡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虛像。 21.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 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 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22. 凸透鏡也叫會聚透鏡,如老花鏡. 凹透鏡也叫發散透鏡, 如近視鏡. 23. 照相機的原理是:凸透鏡到物體的距離大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4. 幻燈機、投影儀的原理: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25. 放大鏡、顯微鏡的原理是: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26.天文望遠鏡分托普勒望遠鏡和伽利略望遠鏡。托普勒望遠鏡的原理是目鏡焦距小,物鏡焦距大,物鏡呈倒立縮小的實像幾乎在焦點上,從而顯倒立縮小實像,目鏡在此基礎上呈放大的虛像,即f1+f2。伽利略望遠鏡目鏡呈放大虛像,即f1-f2. 力與運動 2. 長度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單位是米. 3. 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最簡單的機械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4.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單位是米/秒. 26. 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質量的國際主單位是千克,測量工具是天平. 27.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被測物放在左盤里,砝碼放在右盤里. 28.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的國際主單位是千克/米3 , 計算公式是ρ= .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而改變,也不隨物體的位置而改變.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質量不同,體積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29.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1米3的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30. 用量筒量杯測體積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相平. 31.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二是使物體發生形變。 32. 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 測量力的工具是測力計,實驗室常用的是彈簧秤. 彈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彈簧的伸長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3.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圖示法。 34.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且物體間的力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②使物體發生形變。 35.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36. 重力跟質量成正比,它們之間的關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第一章1.1物理學:研究聲、光、熱、力、電等各種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觀察和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確認識的重要途徑。1.2比較有定性比較和定量比較兩種。測量是定量比較。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基本的測量。 米m(主單位)測量長度:長度單位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納米nm等 量程測量工具:刻度尺 分度線 零刻度線測量方法: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一端,尺的位置與被測物平行,視線正對刻度線并垂直尺面,記錄時要有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定義: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誤差:減小誤差:1.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2.采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 3.采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 秒s(主單位)測量時間:時間單位 時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m 納秒ns等 測量工具:鐘表1.3特殊測量:累積法:測量紙的厚度 以直代曲法:測量曲線的長度1.4科學探究: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第二章2.1聲音的產生:物體振動產生聲。 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 形式:波傳播: 固體條件:介質 液體 (真空不能傳聲) 氣體:340m/s 接受:人耳結構 聽不到聲的情況:1.不在人的聽覺范圍內 2.離聲源太元 3.無介質 音調:高低←頻率(聲源每秒振動次數,單位:赫茲Hz)2.2~2.3樂音的三要素: 響度:強弱←振幅(分貝dB計量聲音強弱)/離聲源遠近 音色←材料、結構、發聲方式 弦樂器的音調:當弦粗細、張緊程度相同,弦越長音調越低; 當弦粗細、長短相同,弦拉得越緊音調越高; 當弦長短、張緊程度相同,弦越細音調越高; 人發出聲波的頻率范圍85~1100Hz 人“聽到”聲波的頻率范圍20~20000Hz 物理學:無規律振動2.4樂音 環境保護:影響人正常生活、學習、休息 物理學:有規律振動 噪音 環境保護:有可能影響人 定義:振動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超聲 作用:傳遞信息;具有能力。 次聲:振動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 消聲 方法 吸聲 隔聲減少噪聲 在聲源處 途徑 在傳播過程中 在人耳處 第三章3.1光的定義:光是一種電磁波,平時看到的是“可見光”,能引起人的視覺的電磁波。光的作用:讓我們看見物體;帶來溫暖;植物光合作用……人能看見物體的條件:是光源或能反射光;光能進入人的眼睛。光源:能自行發光的物體。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光的傳播: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線: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光的現象: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3.2光的反射的定義:光在兩種物質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 定律:三線共面,分居兩側,兩角相等。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4光的折射的定義:光由一種物質進入另一種物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 定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3.3平面鏡對光的作用:(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平面鏡成像特點:成正立、等大的虛像;像距=物距;像與物的連線垂直與鏡面。光的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通過像點。 凸面鏡:會聚光球面鏡 凹面鏡:發散光3.5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 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透鏡中心。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透鏡對光的作用:凸透鏡:會聚;凹透鏡:發散3.6凸透鏡成像規律u > 2f 縮小 實像 倒立 f < v <2f 照相機 u = 2f 等大 實像 倒立 v = 2f f < u <2f 放大 實像 倒立 v > 2f 幻燈機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虛像 正立 v > u 放大鏡3.7眼睛:正常眼、近視眼(像在視網膜前,凹透鏡糾正)、遠視眼(像在視網膜后,凸透鏡糾正)顯微鏡:物鏡(f<u<2f)目鏡(u<f)望遠鏡:物鏡(u>2f)目鏡(u<f)3.8色散:太陽光通過三棱鏡,依次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色光的三基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品紅、青、黃第四章 4.1溫度: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溫度計:利用汞、酒精、煤油等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來測量溫度。 攝氏溫標的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觀察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溫度;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內液面相平。4.2~4.4 任何溫度 溫度蒸發 液體表面 影響蒸發的因素 表面積 緩慢 周圍空氣流動汽化: 一定溫度(沸點)沸騰 液體內部、表面 水沸騰的條件:沸點;繼續吸熱 劇烈液化方法:降溫;加壓晶體: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熔化特點熔化 非晶體: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后變為液態溫度不斷上升。 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熔化的條件:⑴達到熔點。⑵繼續吸熱。4.5云的形成:液化、凝華 雪的形成:凝華 霜的形成:凝華雨的形成:熔化 霧的形成:液化雹的形成:凝固 露的形成:液化第五章5.1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一個物體的質量不因為它的形狀、位置和狀態的變化而變化。質量是物體一個基本屬性。 千克kg(主單位)單位 噸t 克g 毫克mg測量:⑴測量工具:案秤、臺秤、桿秤、托盤天平。⑵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①觀察天平的稱量以及游碼在標尺上的分度值。②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③調節天平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④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⑤被測物體的質量=盤中砝碼總質量+ 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項:1.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2.保持天平干燥、清潔。⑶方法:1.直接測量:固體的質量2.特殊測量:液體的質量、微小質量。5.2~5.3密度:單位體積的質量 同種物質,ρ不變,m與 V成正比; 物體的密度ρ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無關,但與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有關;密度隨溫度、壓強、狀態等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密度公式ρ=m/V m=ρV V=m/ρ(單位:kg/m3 g/cm3) 1 kg/m3=1/1000 g/cm35.4能吸引鐵、鈷、鎳的物體有磁性,有磁性的物體是磁體。磁體中磁性最強的部分是磁極。 地理北=地磁南 地理南=地磁北 磁性材料:磁帶、磁盤、磁卡等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鹽水、金屬、溶液、石墨、人、大地、不純凈的水) 半導體:導電性能介于導體、絕緣體之間(鍺、硅、砷化鎵)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糖水、常溫下的玻璃、橡膠、塑料、干燥木材、純凈的水) 熱的良導體:容易導熱的物體(金屬、水) 熱的不良導體:不容易導熱的物體(玻璃、塑料) 硬度:金剛石硬度最大 6B→B→HB→F→H→9H5.5納米材料:微粒小到納米尺寸的材料(納米陶瓷材料、納米碳管、納米磁性材料、納米復合材料) 半導體材料:鍺、硅、砷化鎵(用半導體材料制成的晶體二極管具有單向導電的屬性) 超導材料:電阻為0 隱形材料:能強烈吸收電磁波

7,初二上學期物理知識歸納

初二上冊物理知識筆記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動發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固體>液體>空氣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大約是340 m/s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因此聲音必須被距離超過17m的障礙物反射回來,人才能聽見回聲。 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 4、樂音 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樂音。 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用來分辨各種不同的聲音。 5、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6、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7、噪聲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消聲)、傳播過程中(吸聲)和人耳處(隔聲)減弱 第二章 光現象 1、光源:能夠自行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海市蜃樓、早晨看到太陽時,太陽還在地平線以下、星星的閃爍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于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V,玻璃中為2/3V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線 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并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敘述時要“反”字當頭 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8、兩種反射現象 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后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 (2)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即平面鏡是物像連線的中垂線。 1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 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鏡成像 (3)潛望鏡 第三章 透鏡及其應用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于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折射的同時必發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變,而反射中光速不變 2、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共面 (2)兩線分居(3)兩角關系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 凸透鏡: 邊緣薄, 中央厚 凹透鏡: 邊緣厚, 中央薄 5、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6、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7、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虛實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應 用 u > 2f 縮小 實像 透鏡兩側 f < v <2f 照相機 u = 2f 等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f < u <2f 放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幻燈機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虛像 透鏡同側 v > u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 物遠像變大;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并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第四章 物態變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符號:t 單位:攝氏度<℃>) 瑞典的攝爾修斯規定:①把純凈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②把1標準大氣壓下純水沸騰時的溫度規定為100℃③把0到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溫度計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時做到以下三點: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物體中;②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③讀數時,不要從液體中取出溫度計,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 4、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構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體溫計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35—42℃ 0.1℃ 離開人體讀數,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6、熔點和凝固點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非晶體沒有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晶體熔化的條件:①達到熔點溫度 ②繼續從外界吸熱 液體凝固成晶體的條件:①達到凝固點溫度 ②繼續向外界放熱 【記憶】常見的一些晶體與非晶體 7、汽化與液化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液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這兩種方式都要放熱。 8、蒸發現象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9、沸騰現象 定義: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發生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記憶法】 蒸 發 沸 騰 不同點 發生部位 劇烈程度 溫度條件 溫度變化 影響因素 相 同 點 升華 ┌—————————┐ │ 熔化 汽化 固體——→液體——→氣體 (吸熱) -- -- -- -- -- -- -- -- -- -- -- 氣體——→液體——→固體 (吸熱) │ 液化 凝固 │ └—————————┘ 凝華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 簡單電現象 電路 1、電荷 電荷也叫電,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①電荷只有正、負兩種。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相同的電荷叫正電荷;而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相同的電荷叫負電荷。 ②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③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④電荷的多少稱為電量。 ⑤驗電器: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是依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導體和絕緣體 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金屬、人體、大地、酸堿鹽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見的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橡膠、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見的絕緣體。 理解:導體和絕緣體的劃分并不是絕對的,當條件改變時絕緣體也能變成導體,例如在常溫下是很好的絕緣體的玻璃在高溫下就變成了導體。又如常態下,氣體中可以自由移動的帶電微粒(自由電子和正、負離子)極少,因此氣體是很好的絕緣體,但在很強的電場力作用下,或者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由于氣體的電離而產生氣體放電,這時氣體由絕緣體轉化為導體。所以,導體和絕緣體沒有絕對界限。在條件改變時,絕緣體和導體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3、電路 將用電器、電源、開關用導線連接起來的電流通路 電路的三種狀態:處處連通的電路叫通路也叫閉合電路,此時有電流通過;斷開的電路叫斷路也叫開路,此時電路中沒有電流;用導線把電源兩極直接連起來的電路叫短路。 4、電路連接方式 串聯電路、并聯電路是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識別電路的基本方法是電流法,即當電流通過電路上各元件時不出現分流現象,這幾個元件的連接關系是串聯,若出現分流現象,則分別在幾個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系是并聯。 5、電路圖 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圖形。
八年級上學期物理基礎知識復習資料 1、記住的物理量 物理量 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光在真空的速度 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 1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 人體 正常 體溫 體溫計的量程和分度值 電流表的量程 和分度值 分別為: 數值 340m/s 3×10^8 m/s 100℃ 0℃ 37℃ 35-42℃ 0.1℃ 0--3A 0.1A 0--0.6A 0.02A 2、知識要點 一、1、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中不能傳聲。 3、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氣體中最慢。 二、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2、響度指聲音的大小(強弱),與發聲體的振幅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距離發聲體越遠,響度越小。不同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3、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 三、1、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超過50dB。--(聽、學、休,9、7、5) 3、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在人耳處。 四、1、聲能傳遞信息,如:隆隆雷聲;超聲波檢測;聽診器聽診;聲吶探測。 2、聲波能傳遞能量,如:超聲波粉碎結石;清洗零件。 五、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如:激光準直;射擊時三點一線;排隊看齊;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 2、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 3、光年是最大的長度單位(光在一年內通過的路程)。 六、1、我們能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光的反射現象。 2、光的反射定律:三線共面(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兩線分居(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兩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它們的每一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我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發生了漫反射的緣故。 七、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所成的像是虛像。(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像)---(像虛、等大、等距、垂直、左右相反) 2、應用:練功鏡、潛望鏡。 3、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如: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牙科醫生用鏡,天文望遠鏡的反光鏡。 4、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如:汽車后視鏡,馬路拐彎處的觀察鏡。 八、1、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如:水中筷子變彎,池底變淺,鋼筆錯位,海市蜃樓,提前看日出,凸透鏡成像。 2、光垂直于分界面入射時傳播方向不變。 3、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空氣中角較大) 4、光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偏離法線,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九、1、把太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色光的現象,叫做光的色散。 2、白光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 3、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4、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5、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6、白色透明物體能透過所有色光,白色不透明物體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體能吸收所有色光。 十、1、紅外線:太陽光譜紅端以外人類看不見的光,應用: (1)熱作用強。照相——有助于診斷疾病;夜視儀——用在步槍的瞄準器上;浴室暖燈。 (2)穿透能力強。遙控器;監測森林火災;地質勘探。 2、紫外線:太陽光譜紫端以外人類看不見的光。特性: (1)化學作用強,照相底片感光; (2)生理作用強,能消毒、殺菌; (3)具有熒光效應,防偽。應用:鑒別古畫;驗鈔;攝影;消毒、殺菌。 十一、1、凸透鏡是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對平行光具有會聚作用。 2、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對平行光具有發散作用。 3、通過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 4、透鏡焦點(F)到透鏡的距離叫做焦距(f),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叫做物距(u),像到透鏡的距離叫做像距(v)。 十二、1、實像的特征: (1)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像; (2)能用光屏承接的像; (3)實像和物體在凸透鏡的兩側; (4)凸透鏡所成的實像都是倒立的像。 2、虛像的特征: (1)是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像; (2)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看到的像; (3)虛像和物體在凸透鏡的同側;凸透鏡所成的虛像都是正立的。 3、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膠卷相當于光屏,照相機照相時在膠卷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且物距大于像距。4、投影儀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起會聚光的作用;平面鏡起反射光線(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的作用;屏幕相當于光屏。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實像。5、放大鏡的鏡頭也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十三、1、凸透鏡成像實驗。實驗器材:光具座、凸透鏡、光屏、蠟燭、火柴;安裝: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調節:點燃蠟燭,調節燭焰、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u>2f(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f<2f)——照相機;(2)f<2f(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投影儀;(3)u
你厲害 啥都問 還給怎么點分 …………
文章TAG: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初二物理上冊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昌市| 景洪市| 水富县| 南皮县| 凤山市| 罗江县| 乌鲁木齐县| 江阴市| 焦作市| 甘谷县| 汶川县| 长顺县| 安国市| 临颍县| 长泰县| 长沙市| 高要市| 石城县| 佛山市| 江达县| 云南省| 曲靖市| 扎鲁特旗| 信阳市| 兴安县| 衡阳市| 定边县| 民丰县| 丰镇市| 石河子市| 乾安县| 浪卡子县| 北票市| 四川省| 眉山市| 兴安县| 鹤岗市| 华池县| 含山县| 浦江县|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