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里話,沒有武漢的戶口,想在武漢上學的話,就必須辦理居住證,由居住地所屬的教育部門統籌協調入學,這一帶是解放前武漢的商業文化中心。
1、武漢人究竟說的是什么話?
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漢人是漢口為中心,而漢口是指黃埔路到漢正街一帶。這一帶是解放前武漢的商業文化中心,包括江漢路到漢口長春街的各國租界,武漢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門活車站附近的天聲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學,市16中,市二中讀書,我只知道那時武漢人是以黃埔路以上稱為漢人口,黃埔路以下為鄉下。因此正宗的漢口話是黃埔路以上的,而黃埔以下因靠近黃陂。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里話,而武昌話又與漢口話不同。我們老武漢人一聽就分得出來,而漢陽話因漢陽蔡甸人多,話音帶有濃重的菜甸音。
2、沒有武漢戶口但是在武漢有房產的居民的孩子能在武漢上小學和中學嗎?
沒有武漢的戶口,想在武漢上學的話,就必須辦理居住證,由居住地所屬的教育部門統籌協調入學,《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的規定,戶籍和住房一致的,安排對口入學;戶籍和住房不一致的,不作為對口入學依據,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
3、小孩要教家鄉話嗎?
謝謝邀請,我不會在家里面教孩子說家鄉話,往往是盡量早點給孩子教普通話。我們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鄉村人,孩子一出生就在父母或家庭環境的影響下,耳聞目睹自然而然聽到的是家鄉話,呀呀學語開始就是從方言導入導出,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學說普通話,“半土半洋”的四不像話,經常性在學校與家庭中來回跑動,走鄉隨鄉,進校園說普通話。
半生不熟的普通話有時候在一個家庭里有點兒亂,盡管重視點的父母盡量用普通話交流,但孩子們整個的所處環境還是離不開土生土長的鄉村里,在我這里,還是比較重視孩子說普通話。雖然不是標準的普通話,但我覺得應該在孩子面前還是引導說普通話比較搭配,家鄉話或方言更是一種基本的話,從小就是孩子的“必修課”,各種各樣的方言參差在一起,聽著孩子們四面八方的客人話,更是一番滋味,也是一種習慣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