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形式上講,后現代主義是一股源自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的思潮,它與現代主義之間是一種既繼承又反叛的關系;從內容上看,后現代主義是一種源于工業文明、對工業文明的負面效應的思考與回答,是對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剝奪人的主體性、感覺豐富性的死板僵化、機械劃一的整體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與解構,也是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本質主義、基礎主義、“形而上學的立場”、“邏各斯中心主義”等的批判與解構;從實質上說,后現代主義是對西方傳統哲學和西方現代社會的糾正與反叛,是一種在批判與反叛中又未免會走向另一極端——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的“過正”的“矯枉”后現代主義特征,?后現代主義史20世紀70年代后被神學家和社會學家開始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后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的回應,反對以各種約定俗成的形式,排斥“整體”的觀念,強調異質性(標新立異)、特殊性(個性)和唯一性后現代主義的定義,后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源自。
后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源自?>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是對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剝奪人的主體性和感覺豐富性、整體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維方式的批判與解構,也是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本質主義、基礎主義、“在場形而上學”等的批判與解構。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國的理查德·羅蒂(1931-2007)、法國的雅克·德里達(1930--2004)和讓·弗朗索瓦·利奧塔(1924-1998)。后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后被神學家和社會學家開始經常使用的一個詞。起初出現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達“要有必要意識到思想和行動需超越啟蒙時代范疇”。后現代主義認為對給定的一個文本、表征和符號有無限多層面的解釋可能性。這樣,字面意思和傳統解釋就要讓位給作者意圖和讀者反映
?后現代主義史20世紀70年代后被神學家和社會學家開始經常使用的一個詞。起初實現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達思想和行動需超越啟蒙時代的范疇。?后來擴展到建筑學、文學批評、心理分析學、法律學、教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諸多領域,并提出了自成體系的論述。后現代主義各自都反對以特定方式來繼承固有或者既定的概念。?由于后現代主義是由多種藝術職業融合而成的派別,因此要為后現代主義進行精辟且公式化的概念界定是無法完成的。?后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的回應,反對以各種約定俗成的形式,排斥“整體”的觀念,強調異質性(標新立異)、特殊性(個性)和唯一性
后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是一個從理論上難以精準下定論的一種概念,因為后現代主要理論家,均反對以各種約定成俗的形式,來界定或者規范其主義。而現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亂的,沒有中心。一些人認為后現代主義是基督教世界的終結。從形式上講,后現代主義是一股源自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的思潮,它與現代主義之間是一種既繼承又反叛的關系;從內容上看,后現代主義是一種源于工業文明、對工業文明的負面效應的思考與回答,是對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剝奪人的主體性、感覺豐富性的死板僵化、機械劃一的整體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與解構,也是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本質主義、基礎主義、“形而上學的立場”、“邏各斯中心主義”等的批判與解構;從實質上說,后現代主義是對西方傳統哲學和西方現代社會的糾正與反叛,是一種在批判與反叛中又未免會走向另一極端——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的“過正”的“矯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