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的“店鋪”主要有幾個形式。跨境電商有兩種,一種是出口跨境電商,一種是進口跨境電商,很多人想做出口跨境電商,但是不知道從哪里起步,跨境電商的市場是根據語種來劃分的,做還是可以做的,這可能也是電商類經營模式的一個特點,經過幾年的發展,跨境電商不僅僅只是單一的貿易型企業了,有的甚至已經轉換成包括制造商、貿易商和品牌商在內的多種類型企業。
1、什么是跨境電商,目前跨境電商有哪些值得做的平臺?
主要第三方電商平臺如下:歐洲:cdiscount、allegro、emag、real、fnac、rakuten、manomano、速賣通、ebay、亞馬遜、joom......日韓:亞馬遜、樂天、雅虎、QOO10、wowma、kakaku、coupang、11street......拉美:Mercadolibre、LINIO、Mercado、americanas、shopee、亞馬遜......北美:速賣通、Walmart、ebay、etsy、target、wayfair、wish、costco、tophatter、newegg、敦煌網、亞馬遜......東南亞:shopee、lazada俄羅斯:速賣通、yandex、joom、umka、mymall......中東:亞馬遜、noon、fordeal、jollychic.....印度:亞馬遜、daraz、meesho......澳洲:ebay、亞馬遜、trademe、catch、Kmart......非洲:takealot、jumia、konga、jiji、kilimall、kikuu......。
2、跨境電商具體是怎么做的?
做跨境電商從哪里起步?很多人想做出口跨境電商,但是不知道從哪里起步,首先我來說一說獨立站,可以這么說吧,忽悠新人一開始做什么獨立站。shopify facebook的基本上都是在割韭菜,別說新人了,據我所知,目前亞馬遜老鳥,就是我之前說的大佬,轉去做獨立站。對的,大佬也做過獨立站,基本上血本無歸,全軍覆沒,
再說一下跨境電商平臺,目前除了比較火的亞馬遜之外,就是wishi速賣通lazdashopee這四個平臺。亞馬遜比較類似國內的天貓和京東,平臺上面品類比較齊全,單品爆款模式是走的通的。而且買家人群價格敏感性相對低,不是一味的追求低價產品,其他那四個平臺比較像國內的拼多多,產品都是以低價產品為主,買家diao絲居多。
主打的鋪貨模式而不是單品爆款模式,今天講一下兩個平臺的售后:以shopee為例。就售后來說,但凡你的訂單出了問題,都會叫你去登記“伙伴云”以尋求解決的辦法,但是事實上每個問題的回答基本是一樣的,要么叫你找客戶要么叫你自己找當地客服,反正就是你還得自己解決,比如有訂單重量稱錯了,你給他發同款同國家的訂單給他,告訴他我賣了100件這個產品,都是這個重量,但是這個卻收了我3倍的運費,這個肯定有問題的,“伙伴云”的工作人員會告訴你不行,我們沒有當時稱重的視頻跟圖片,不能證明你這個重量有問題,需要你找客戶拍個照片過來,OMG,這就算了,那個回復效率真的是低得可怕,一個簡單的問題也許1個月也解決不了,再有就是到付問題,雖然平臺聲稱會審核到付客戶的資質,但是并沒有什么用,大量的訂單掉海里了,到付的國家一看到大單就頭皮發麻,不發吧利潤還行,發吧掉海里了咋辦,所以大單發之前要是你口語好你直接電話一下,看看口風,像我這種菜雞英語就聊聊問候一下,看看熱不熱情,哈哈哈,再有就是平臺不定時的給漲運費,不僅僅是漲賣家的,買家的也一樣漲,有時候1個月漲兩次,所以我也不清楚這些決策者在想什么,大部分賣家都是藏好了價格的,每次漲價意味著你的利潤又少了,最近的話物流非常鬧心,5月1號的單還在國內徘徊,馬來過新年人家買來過年的東西,過完年東西還在中國,還有些3.4月的都還沒到,所以呢退款的的肯定也不會少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