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考上清北名校,自身一定有過硬的實力。這些個人的特質是他們能夠考上清北的關鍵,學生的智商不能低于普通人,得有穩定的心態,有符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不弱的自控能力,能夠對自己對未來有比較清晰的規劃,有時候還需要你具備很強的抗挫能力和耐得住寂寞的能力。
作為一個在北大讀博的人,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我是2010級山東菏澤的一名考生,當年以682的分數考入北大,直到現在依舊在北大讀書,北大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個母校,更是讓我的眼界變得更加寬廣,除了知識上的增長,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思考以及如何更好地搞好自己的專業。進入大學之后,我寫了一本書《直擊高考漏洞》,書里對自己的高中學習方法和經驗進行了總結,給出了高中高效學習方法和策略,同時,對學習成績提升慢,不知如何突破學習瓶頸的學生給出了學習策略,
這本書能夠幫助更多的高中生,在高考考場中發揮出好成績,成為考場中的一匹黑馬。如果有需要領取這本書的學生或者家長,私信:領書,我會免費送給你,很多人都認為考入清北的學生,都是有學習上的天賦,從小到大都是好學生,但其實我剛入高中的時候,第一次數學考試只考了90分,這個分數在山東,連考入本科都是很難,但通過這次考試,我總結了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的不足,找到了學習方法,直到高考的時候,我的數學分數145分。
其實我在高中的學習方法,主要是:總結與積累,每一次的考試結果我都會總結,考得好的與不好的原因。每當學習一個新的知識,就反復學習,反復練習,積累起來,這幾個字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做好并不容易。這需要自己高度自律與堅持,只有這樣,成功才會屬于自己,高中的學習也不是說想學習的時候多做幾套題,不想學習的時候什么都不看。
2、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同學,在他們的班級里當倒數第一第二名的人是什么感受?
我孩子在北大成績還是很好,本科畢業直接保研,去年暑假期間,學校從他們系里選拔兩個優秀生隨學較考查團去中東考查,其中就有我孩子。每次春節回來,我都會問他學習的情況,問他是否感到壓力大?他總是笑著回答:還行,沒感到有多大壓力,從他的言談舉止上,也感到他心情比效輕松。今年研二了,我希望他讀博,但他自己不想再讀博了,聽他說工作都找好了,
我知道他是看到我和他媽媽都年事已高,不想讓我們在操勞了,想早點掙錢養家。唉,兒大不由爺,女大不由娘,孩子大了,他有他的打算和計劃,我也不想過多地干涉他的選擇,由他吧畢竟是二十多的人了。而且,現在的孩子有幾個聽老人話的,世界是他們的,未來是他們的,一切都是他們的,他們的心思我們不懂,我們的觀點他們又不贊成,由他們吧,我們老了,眼光不行了,也該放手了!。
3、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學生,到底是誰的功勞?是學校、是學生、還是家長?
為了防止有人噴我信口開河,先說明一下基本情況:我曾在省重點高中任教多年,學校每一年考入清華、北大兩所名校的有三四十人,985院校每年四五百人,所以,好學生我見的算是比較多,教過的也不少。——應該算是有資格來回答這一問題,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學生,很難說只是一個人的功勞,如果要衡量學校、學生、家長三者,我覺得首先是三者所占的因素依次應該為:學生、家長、學校。
首先,功勞最大的肯定是學生自己,能夠考上清北名校,自身一定有過硬的實力。學生的智商不能低于普通人,得有穩定的心態,有符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不弱的自控能力,能夠對自己對未來有比較清晰的規劃,有時候還需要你具備很強的抗挫能力和耐得住寂寞的能力,就我們學校那些考上清北的學生來看,天賦異稟者極少,態度端正懂得埋頭苦學的占多數。
他們身上大都具備某種特質,你只要和他們一接觸,就能輕易感受到人家的學習熱情,這些個人的特質是他們能夠考上清北的關鍵。其次,家長的功勞遠大于人們的想象,我們學校是一個月休一天,其實家長和孩子能接觸的極少,但據我所了解的情況看,基本上每一個能考入北大清華的學生,都坦言受家長的影響深刻,這種影響并不是在高中才開始起作用,更多的是作用于他們學習的初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