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像河北地區,地下水位已經連續下降很多年,即便從當前開始停止一切農田灌溉抽取,水位也得不到有效補充,且飲用抽取還是會持續下降。換句話講,在干旱地區抽取地下水不管是飲用還是灌溉,只要缺乏有效降雨都會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與抽取以后的用途沒關系。
1、河南干旱,地下水位下降,需要多大的降雨才能實現水位回升?
關于河南的地下水位下降,不管是農業因素也好,工業因素也罷,底層原因還是因為降雨少,但關于地下水位的上升,不能用多大降雨來衡量,更要看全年總降雨量,以及降雨持續性。暴雨假設很多人可能更看好一場大暴雨,認為暴雨對緩解干旱幫助最大,從農業角度來講,暴雨對地里的農作物確實有幫助,能快速緩解作物饑渴,但從提高地下水位角度來講,一場暴雨作用微乎其微,暴雨的特點是量大且急促,短時間就可以形成地表徑流,而形成徑流意味著會匯入河道流往低處,降低地下水補充面積。
小雨假設當然,相比于暴雨,小雨中雨也有缺點,中小雨在降落地面后也伴隨有蒸發,尤其是降雨與晴天交替上演時,水份剛打濕地表,還沒來得及往地下滲透,大晴天艷陽高照又完全蒸發,根據氣象統計顯示,近些年河南境內的年均降雨量是700毫米左右,而蒸發量卻高達1000毫米,降雨形不成有效集結,便蒸發完畢。降雨連續綜上,河南地下水位回升,不是一場兩場降雨就能解決的,最佳的期望是全年中到大雨連降,每個月有幾場大雨,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前提下,首先將河道、池塘、水庫蓄滿,然后才能逐步抬升地下水位,
2、在農村澆地的機井,水位下降厲害,會不會過幾年就沒有地下水了?
引言:我是85年出生的,一直生活在農村,說起村里的井水、灌溉水、河流等有著十分深刻的記憶,這些記憶也都跟題主的這個問題有關。20年前村里的淺水井很多,這些井雖然不過3-5米,但是水總是溢出來的,隨著時間推移、各種小型加工廠的開辦,村里的井越挖越深,一直到有了機井,那么按照這個思路推斷,有沒有可能再過幾年就沒有地下水了呢?本篇問答從3個方面進行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也期待與各位討論。
第一、到底是水少了,還是水深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地下水是一個非常大的家族,按照其分布的深度可以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三種類型,其中上層滯水貯存在離地面較近的部位,主要由降雨等情況形成的水流,滯留在石頭縫隙或者是沉積層中形成,也就是說降雨多的時候,上層滯水就充足,降雨少的時候上層滯水就失去了來源,容易被消耗殆盡。
其中潛水貯存在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上,主要有降雨和地面的水形成,它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泉水,具有一定的壓力,挖的時候會冒出來,其中承壓水屬于埋藏最深的水,除了有其上部的水滲透形成之外,按照地下水的起源學說,它們可能是由內部水汽凝結形成的,也可能是最初被埋藏其中的,總之他們像河流一樣存在在地下,具有較大的壓力,挖到時會出現噴水的情況。
通過以上三點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以前用水主要用的是上層滯水和潛水,現代的機井則用的是一部分的承壓水,以及一定量的上層滯水和潛水,之所以需要挖這么深的水,則是因為土壤上層的水減少了,下層水一直存在,不過以前沒有開發,第二、水減少的原因是什么?按照正常來說,其實在沒有特殊的自然氣候變化的情況下,我們用上部的水就足夠了,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和工而已的發展,人們對于水的需求和消耗越來越大,導致出現了上層滯水消耗過多而又得不到有效補充的情況。
于是我們開始把井挖深,接著消耗潛水,但是依然滿足了人么對于水的需求,而潛水也得不到有效的補充了,于是我們只能是挖更深的井了,在我看來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水資源的消耗變大是一方面重要的原因,對于花草樹木的破壞是另一個重要的原因,而對于環境的污染導致有水不能用,是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在這幾個原因的催動下,有些地區出現了十分干旱的情況,有些地區則出現了水污染嚴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