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安陽之名,始于戰國末期。作為一個外地人,又從未過到安陽的人來評價安陽,對一些細枝末節肯定無法談起,主要是通過一張張亮麗名片來了解,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國寧新中,更名為安陽,經過查找才知道相州湯陰縣原來在河南安陽地區(當年的地級行政),相州是哪里就不知道了,那是古稱,與現在的地名不一定對得上號。
1、地名帶陽,比如:安陽,濮陽,洛陽是怎么個意思?
一般來說,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山之北水之南為陰。我國有很多城市的名稱來源都與所在的位置有關,位于山之南或水之北的城市叫“XX陽”,位于山之北或水之南的城市叫“XX陰”,安陽在淇水之北,濮陽在濮水之北,洛陽在洛河之北,故而得名。此類的城市還有:衡陽:衡山的南面;江陰:長江的南面;淮陽:淮河的北面;淮陰:淮河的南面;華陰:華山的北面;汾陽:汾河的北面;遼陽:遼河的北面;渦陽:渦水的北面;山陰:恒山的北面;湘陰:湘江的南面;漢陰:漢水的南面;蒙陰:沂蒙山北面;可能還有很多。當然,還有很多帶有“陽”或“陰”字的城市,可能與山或水的位置并沒有任何關系,
2、如何評價安陽這個地方?
作為一個外地人,又從未過到安陽的人來評價安陽,對一些細枝末節肯定無法談起,主要是通過一張張亮麗名片來了解。安陽給我印象最深刻,最先并不是現在所稱的中國七大古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殷墟與甲骨文、《周易》的發源地等,這些很古老的歷史名片,而是從連環畫和小說中了解到的三件大事。一是岳母刺字記得小時候看連環畫系列作品時,看到連環畫中有一個相州湯陰縣,這是一個出英雄的地方,就不知道這個地方在哪里,看連環畫時還是讀小學,但這個名字和岳母刺在岳飛背上刺上的“精忠報國”的畫面銘刻在心,
后來讀初中了,連環畫這種小人書已不能滿足我了,要看小說才過癮。記得當時為了買小說,我和三哥到很遠的山上砍了一天雜木棒賣給供銷社,買了一本《說岳全傳》《楊家將全傳》,記得是劉蘭芳的評書,通俗易懂,三哥喜歡楊家將,先看《楊家將全傳》,我喜歡岳飛,先從《說岳全傳》。到了初中就不是小學了,一切都是懵懵懂懂,初中有了資料可查,就是我們的課本《中國地理》和《中國地圖冊》,
經過查找才知道相州湯陰縣原來在河南安陽地區(當年的地級行政),相州是哪里就不知道了,那是古稱,與現在的地名不一定對得上號。二是紅旗渠20世紀60年代安陽的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歷時近十年才基本完工,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讀小學時,我有一本連環畫,名字就叫《紅旗渠》,那時的小伙伴們都喜歡有打仗故事的連環畫,至少也是抓特務的,因此,我當年買這本連環畫時,還被小伙伴們嘲笑過,意思是買了一本“不好看”的書。
我有很多的連環畫,一不小心就丟失了,唯有這本無人問津,后來,我這本連環畫讓正在高山上修水庫渠道的二哥看到了,想不到他非常感興趣,愛不擇手。后來他給我買了三本打仗的連環畫給我,做為交換,我只好把《紅旗渠》送給他,二哥把《紅旗渠》帶到工地上去了,直到幾年后,工程完工,他回我的行囊里還裝著我送給他的《紅旗渠》。
他們那一代人,在紅旗渠精神的激勵下,經過艱苦卓絕奮斗,為共和國完成了一個個偉大的工程,到現在還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三是司母戊大方鼎那是讀初一的時候,《中國歷史》課本上介紹了司母戊大方鼎,是從安陽的殷墟里挖出來的,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課本上還配了圖片,直到現在我還記得課本上的數據: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8厘米。
3、安陽這個城市的名字有什么來源?
安陽——安陽之名,始于戰國末期,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國寧新中,更名為安陽。安寧為安,其意相近,古時以水北山難為陽,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陽,秦統一六國后,分天下為36郡,安陽分屬上黨、邯鄲二郡。三國時安陽屬魏邵,相州——公元580年,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漳德——公元1192年(金代),1949年成立安陽市,隸屬平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