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個別地方電臺的部分節目里,還有那么一點點的方言廣播。就算是老人幫著帶孩子,老人往往也是憋著一口蹩腳的普通話,你說,這方言在這么搞下去,可不就只剩下慢慢走向消亡了。我在這里呼吁一下,留住方言,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開始,普通話肯定是要學,各地的方言也可以加入學習課程,我相信,小孩子在課堂上學說自己的方言肯定會覺得非常有趣,
4、為什么有些武漢人不承認遠城區屬于武漢?
我覺得我還是蠻有資格回答一下市內和郊區的這些問題先自我介紹一下,本人是95年生人,出生于新洲陽邏,學習歷程如下:1在漢口讀完幼兒園和一年級2回到陽邏讀到三年級3隨父母來漢口讀書,從四年級讀到初二4轉校回陽邏接著讀初三并參加中考,高中也是在陽邏就讀5大學在漢陽區讀的我記得在陽邏讀小學的時候,我用過的一個信紙上面寫的都還是黃崗市新洲區什么的,到后面就變成了武漢市新洲區,當時還不太知道這代表什么,到后來才知道原來我們和黃陂啊這些地方都劃到了武漢市,從此我們在行政意義上就算是武漢人了。
我覺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最開始我們這些郊區的不論是經濟發展、家庭條件還是建設教育什么的,確實是比不上市內,所以市內的一些人條件比較好的,也會自然而然的有種高人一等的感覺2最開始包括我們家在內的郊區農民,很多都往市內跑,美其名曰進城打工,那個時候做的絕大多數都是一些比較出體力的、形象可能不太好的工作,所以也讓市內的人更加飄了3就是劃到武漢來以后本身就有的問題,畢竟兩邊以前不同屬一個地方的人,突然成為了一家人,那么肯定會有摩擦和或多或少的敵意,而且年紀越大就越難融合,就像我小時候,市內的婆婆爹爹罵一些年輕人什么的很多都是罵你個鄉里伢什么的4還有些理由我就不一一例舉了我重點想說的是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都有了質的提高,我小時候聽的最多的就是鄉里伢這個詞,也給當時的我蒙上了不小的心理陰影,但是后面的這些年來,我真的很難得聽到這么一句話了也算是拖武漢的福,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們這些郊區也在飛快地成長,家鄉也建設的越來越好,全武漢不論城區郊區都在融合,我記得16年全武漢到處房子的時候,在盤龍城、江夏、蔡甸還有我大陽邏,很多都是市內的跑我們這來買,郊區或許任然比不上市內,但是我覺得現在的全部武漢人怕都不敢說不想要哪個郊區吧,自然也就不會說不承認那個遠城區是武漢這種話了我有個同事人稱江夏地王,開玩笑告訴我一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的一個段子,以前市內很多人談起江夏啊,那是一個又窮又遠的鄉里地方,現在說起江夏啊,那真是一個又遠又遠的地方啊哈哈哈最后借一位大人物的話說,發展才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