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洼文化中這種龍的發現,把中國崇龍的歷史推到了8000年前,發現了一條19.7米長的紅褐色石頭的龍,在中國的神話和傳說中,它是一種神話動物,形象為蛇身、蜥蜴腿、雞爪、鹿角、魚鱗、魚尾、乳鴿中的虎須和額頭下的珠子,根據前人的說法,龍分為四種:有鱗片的叫蛟龍,有翅膀的叫應龍,有角的叫善龍,無角的叫善龍。
大鵬斗惡龍的傳說在納西族的傳說中,曾經有一個大酋長,他有一兒一女。怕他死后兒女爭奪家產,他把天地對半分,兒女對半分,并指定兒子作為人生活在陸地上,女兒作為龍生活在海里。后來酋長死后,生活在海里的龍不斷入侵陸地,它們的子子孫孫經常毀壞人們的莊稼。為此,人們請來金翅大鵬,把惡龍抓起來綁在海底,給了她嚴厲的懲罰。從此惡龍再也不敢侵犯百姓,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幸福。
2、有關龍的傳說,最好長點急急在中國的神話和傳說中,它是一種神話動物,形象為蛇身、蜥蜴腿、雞爪、鹿角、魚鱗、魚尾、乳鴿中的虎須和額頭下的珠子。《山海經》記載,夏后啟、蓐收、句芒等,都“騎著雨龍”。其他秘書有《顓頊乘龍到四?!泛汀洞合牡蹏砍她垺?,根據前人的說法,龍分為四種:有鱗片的叫蛟龍,有翅膀的叫應龍,有角的叫善龍,無角的叫善龍。目前國內發現的最早的龍形圖案來自于8000年前的興隆洼文化的茶海遺址(興隆洼文化因內蒙古敖漢旗興隆洼遺址發掘而得名,該地區靠近遼寧省,茶海遺址位于遼寧省阜新縣),發現了一條19.7米長的紅褐色石頭的龍。興隆洼文化中這種龍的發現,把中國崇龍的歷史推到了8000年前,在龍的早期,古人對大多數自然現象都無法做出合理的解釋,所以希望自己的民族圖騰有風、雨、雷的力量,有山的雄姿,像魚一樣在水中游,像鳥一樣在天空中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