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拓跋洪病死,封孝文帝,廟號高祖,他五歲時從父親憲文拓跋洪手中接過皇位,祖母主持朝政,拓跋洪是北魏的皇帝拓跋洪的長子,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第六位皇帝,魏孝文帝拓跋洪(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獻文帝拓跋洪長子,南北朝北魏第六任皇帝,原名拓跋洪,后改名,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
拓跋洪是北魏的皇帝拓跋洪的長子,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第六位皇帝。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后來改名為袁弘。他五歲時從父親憲文拓跋洪手中接過皇位,祖母主持朝政。太和九年,頒布平田令。第二年,他開始親自起草詔令,并更多地參與政治事務。太和十四年馮太后駕崩,孝文帝獨攬朝政。他的中國文化很深,認為鮮卑人必須漢化才能鞏固政權,統一南北。他把鮮卑姓改為漢姓,并禁止使用鮮卑語和服飾。泰和不顧鮮卑人的反對,遷都至東漢以來的政治文化中心洛陽。
2、 拓跋宏是不是好皇上當然是。魏孝文帝拓跋洪(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獻文帝拓跋洪長子,南北朝北魏第六任皇帝,原名拓跋洪,后改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即位時只有5歲,于公元490年掌權,親政后進一步改革:孝文帝于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將都城由平城遷至洛陽;后來鮮卑改姓漢,以改變鮮卑的風俗、語言、服飾。另外,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評定士紳的家世,加強鮮卑貴族和漢族士紳的聯合統治;參照南朝的法規,制定了朝廷的官制,文帝的改革對各民族的融合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拓跋洪病死,封孝文帝,廟號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