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289年,算上武周皇上在洛陽待過64年,算上武則天一共二十一帝,十九個,含武則天葬在長安,一個在菏澤,一個在偃師,沒有一個在洛陽。曾三次來洛陽處理政務及外事,在洛陽宮居住二年之久,官方的解釋西安,古稱長安,豐鎬等,其中豐又作灃,大部分在今陜西西安西咸新區(qū)灃西新城馬王街辦,位于灃水(河)西岸。
1、盛唐的國都在洛陽還是西安?
首先,唐朝擁有天下,李家的關隴軍事集團主要依靠的是關東(今天的晉冀魯豫一帶)的豪強武力,如瓦崗軍之類,而關東的士人、民眾的政治信仰在洛陽,因為自東漢起,魏晉皆建都洛陽,經歷五胡亂華,由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實現了北方的一統(tǒng),人心所向在于“天下之中”的洛陽城。從南方講,南渡的士人多是司馬氏西晉朝的達官后裔,他們的政治信仰也在洛陽,
其次,經濟上,西安的農耕條件次于洛陽,而且洛陽是大運河的中心,商貿繁華也非西安偏處關西所能比擬的。唐朝天子常常因為漕運不濟和關中歉收,而將整個政府機構遷到洛陽,名曰“就食東都”,人稱“逐食天子”,再次,文化上洛陽的地位極其崇高。從語言上看,唐詩的用韻依照《切韻》,而《切韻》正是依據洛陽語音為標準制定的,而不是關西的方言,
為了籠絡關東的文人學士,唐王朝在東都洛陽設考場,舉行全國規(guī)模的科舉考試。總的來講,洛陽在唐代的地位比今天的上海有過之而無不及,具體的過程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陽城,號稱洛陽宮。曾三次來洛陽處理政務及外事,在洛陽宮居住二年之久,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自立為帝,尊號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以洛陽為都城,將東都改為神都,歷時15年。
2、西周的都城到底在洛陽還是西安?
關于西周的都城在西安還是在洛陽的問題我來作答,相信初中歷史課本早就給出了答案,再有《新華字典》也有簡單的圖解,中國中央電視臺也有專業(yè)解讀——,現在是網絡時代,比較流行的一句話是“我是來看評論的。”,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豐鎬遺址”文物保護碑在我的家鄉(xiāng)隨處可見,以至于影響了我們村乃至我們街辦的拆遷開發(fā)等工作。
如果河南洛陽朋友要爭,建議先去國務院,先摘掉我們這里的帽子,然后愛誰誰去,官方的解釋西安,古稱長安,豐鎬等,其中豐又作灃,大部分在今陜西西安西咸新區(qū)灃西新城馬王街辦,位于灃水(河)西岸。鎬在灃河東岸,歸灃東新城斗門街辦轄,咸陽是秦都,漢隋唐叫長安,西安是明朝以后的稱呼。西周王朝是奴隸制國家,在現在看來,可以是一個大的部落群體,以農耕文明為主,兼有游牧性質的群體,在建國以前,在今甘陜境內經歷過不下四五次大的遷徙,同時那時候的城市有市無郭,城市布局可以是方的,也有可能是圓的,真正意義上的都城受人口的限制,不可能達到今天一個縣城的規(guī)模,
3、唐朝的中心是在西安還是洛陽?
大唐289年,算上武周皇上在洛陽待過64年,算上武則天一共二十一帝,十九個,含武則天葬在長安,一個在菏澤,一個在偃師,沒有一個在洛陽。現如今也沒誰把自家故人葬到別家地盤上吧!周禮規(guī)定天子五門,西安明德門遺址五個門道,大明宮丹鳳門五個門道,吹上天的應天門三個門道,明德門東南有天壇遺址,洛陽有天壇地壇社稷壇宗廟嗎?唐宗廟遺址在現西安碑林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