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硅谷還談不上,硬是要扯上硅谷的概念,北京的中關村和深圳的南山勉勉強強談的上。南山除了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高職院等,還有十幾個建成或在建合作辦大學,加上深圳市政府資金的投入,未來有大的成長空間;3、雖然深圳目前教育和優質學習缺乏,但全國各地人才很多流向深圳也是不爭的事實,外部人才的引進深圳也在花大力氣;4、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很像美國,包容、不歧視、節奏感強,適合創新;總之深圳南山成為中國的硅谷是有基礎的。
1、哪里是中國的硅谷呢?
中國“硅谷”,有人說是北京中關村、也有人說是上海張江高科,說的最多的還是深圳南山科技園。那么我們今天就綜合來比較,這三個地區,誰的科技實力最強!北京中關村:截止2017年底,北京中關村擁有314家上市公司,市值突破5萬億,是全國獨角獸企業最集中的園區。所以從資金實力來講,北京中關村領先全國任何一個園區,
上海張江:上市公司數量大概在150家左右,市值在8000億左右。張江上市公司數量占比整個上海的40%以上,深圳科技園:上市公司數量突破176家,且準備上市的公司數量在332家,也就是說,未來深圳科技園上市公司數量將突破500家。目前深圳科技園上市公司估值已經突破2萬億,以上就是三個科技園區的整體實力。
2、中國的“硅谷”在哪?未來會怎樣?
每個國家都有一座科技硅谷之城,放眼中國誰將挑起科技興國大梁?此前深圳稱之為中國的“硬件硅谷”,美國《福布斯雜志》也曾發文稱,北京中關村已經取代了美國硅谷的地位,成為了全世界頂尖的高科技中心。“大湖名城、科技之都”的合肥科技熊熊之火一度成為外媒關注的未來“硅谷”,英國《自然》和美國《科學雜志》先后認為世界未來的硅谷在中國,北京和合肥。
作為我國大科學工程密度最大的兩座城市,北京和合肥,被國家賦予了更高的科技重擔和希望,將來,人們一提世界城市,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中國雄安”實際上雄安新區有一個鮮明的指向,那就是“中國數谷”合肥:后起之秀筑巢引鳳。合肥,中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中國第一個科技示范城市,中國三大科技中心城市之一,中國兩大國家綜合科學中心城市之一,世界科技聯盟會員城市,成為世界科學界尖端人才的匯聚地,擁有三個國家實驗室,且即將擁有第四個國家實驗室——量子信息實驗室,國家實驗室數量和北京并駕齊驅,成為中國僅次于北京的創新中心,
歷史上,合肥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多項“第一”,近年來,合肥更是站在世界科學前沿,領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頻繁地見諸世界各大媒體,不時引發世界科技界驚嘆和興奮。合肥,是一座以科技為基礎,以科技為主導,以科技創新為靈魂的城市,這里的科技項目眾多,聲谷、智能機器人、語音、量子信息、超導等等,正在吸引著世界的目光中科大在合肥這片熱土上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大學子,這其中包括了“墨子號”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和科大訊飛創始人劉慶峰這樣的“大佬”。
而現在,科大學子們正用他們的努力和實踐回報這片土地,將合肥打造成“東方硅谷”,合肥是集多個“國字號”創新品牌于一身的唯一城市。先后獲批:首個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長三角副中心城市,
合肥集聚了一批科技牛人,還是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的故鄉。1.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上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團隊承擔了“墨子號”的有效載荷研制工作,2.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干線”全線貫通3.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4.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兩千公里級別量子通信和量子視頻通信5.“訊飛超腦”計劃,核心就是讓機器從“能聽會說”到“能理解會思考”,世界領先6.人造太陽,世界上第一個實現5000萬攝氏度102秒持續燃燒實驗7.世界最大最先進的顯示屏,合肥造8.全球唯一擁有6代線、8.5代線、10.5代線3條高世代線的城市——合肥9.世界最先進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10.全球第一個無人駕駛公交,合肥造▲合肥市出臺打造創新人才之都人才新政2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