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錄取分數上來看,田家炳是公立高中,雖然是唯一的一所普通公立高中,但是分數線并不低。縣里的高中相對來說管理更加嚴格,大部分是住校生,半軍事化管理,社會需要各種人才,職業也是千種萬種,有一部分是理論型人才,有一部分是技術性人才,也有一部分沒考上普高的初中生沒有上職高,而是直接上了職業技術學校,這些職業技術學校很多都是五年制,即高中和大專連上,出來是大專畢業證。
1、保定五個區,哪個高中升學率高?
在保定主城區的高中里面,一二三中十七中是相對靠前的,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高中部和初中部,一二三中的初中部以分校的名字命名,十七中的高中部定名河北保定外國語學校。在這幾個老牌的高中里,升學率每年都會有變化,有時候差的不多,有時候也會有一定的差距,總的來說,排名順序大概是:一中、三中、二中、十七中。論管理嚴格大概是:一中、十七中、二中、三中,
徐水區、滿城區、清苑區也都有各自的高中,實力和主城區的這幾個不相上下。不過縣里的高中相對來說管理更加嚴格,大部分是住校生,半軍事化管理,每個月能回一次家,早晨要早起晨跑,吃飯都要爭先恐后。升學率有很多都是靠復讀生提上去的,因為在這里上學的學生大多都很能吃苦,也很要強,往往第一年高考沒達到理想的狀態都會選擇復讀一年,甚至兩年的都有,
2、@中考生,中考錄取率是多少?為何初中畢業生不能全部讀高中?
其實很多人把職業高中妖魔化了,認為職業高中不是高中。其實職業高中同屬于高中教育,它即設有文化課,也設有專業課,在文化課中除了沒有英語外,其它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等課程都有,只不過知識內容相對容易一些,有的地方照樣有英語。專業課是根據各專業內容設置,每周的課程安排文化課要占三分二課時,專業課占三分之一,
職業高中同樣可以參加高考,對口招生主要為高職高專等大專院校,但文化課不考歷史、地理、生物,專業課占很大比重。各省中招考試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錄取的比例不同,有的地方是6:4,有的地方為5:5,今年開始,國家大力提倡職業教育,招生比例統一為5:5,也就是一半人要上職高,但是也有一部分沒考上普高的初中生沒有上職高,而是直接上了職業技術學校,這些職業技術學校很多都是五年制,即高中和大專連上,出來是大專畢業證。
很多人看不起職高主要在于校風,認為職高管理太松,校風太差,學生很容易學壞,但這也怨不得職高,因為職高的學生本來就是初中時不知道學習的學生,本身問題就多多,家長多管不住,這些人集中在一起肯定很難管理。而且上職高或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好多都是非富即貴,家庭條件非常好,平時給子女發很多錢,有人說不應該分普高職高,應該都上普高,說實話這都是站在大人的角度看問題,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
有人確實就不是讀書的材料,他確實好動不好靜,好動手不好動腦,好多上職高的學生在初中時就聽不進去課,不愿意去學習文化課,看見書本就頭痛,上課一直睡大覺,你讓他再上普高簡直就是折磨他,上課完全是在聽天書,所以還真不如讓他上職高,學一門技術,那么上職高的人就徹底成不了才了嗎?非也。其實上職高出來的人走向社會后成才的也很多,有許多職高生選對專業,并且有興趣的學下去,考上高職高專后,出來成為某一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進入社會后還成某一方的專業技術能手,
街上很多開店開廠小老板,經商作生意的,搞運輸的都是職高畢業出來。有些還作的很大,成為大公司老板,社會需要各種人才,職業也是千種萬種,有一部分是理論型人才,有一部分是技術性人才。而正規大學畢業的大部分是理論型人才,職業學校畢業的大部分是技術性人才,理論型人才善于動腦,技術性人才善于動手,而上職高人的大部分都善于動手,情商高,閱歷豐富,善交際,口才好,膽子大,敢闖敢干,不怕失敗,這是那些普高生所不具備的。
我國大學擴招后人們都開始爭先恐后的上大學,原來很興盛的中專、大專等職業技術學校招不來人了,這也時最近十多年來職業技術工人越來越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企業和廠礦出現了技術工人青黃不接,年輕人沒人愿意干技工,因技工的工作環境肯定伴隨著臟和累,沒有坐辦公室當管理人員舒服,其實技工現在也很吃香,一個出色的技工工資都在每月上萬元以上,但是卻很難找,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技工沒五至十年的實踐經驗根本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