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的新產區有很多,比如山東的杭麥冬、湖北的襄麥冬、福建山麥冬、江西撫州等,但這些產區的產量往往難以把控。個別的1000斤,還有差一點的800斤還是有的,平均也就是1000斤左右,在麥冬種植上要考察一下行情,前幾年麥冬價格行情不錯,但近一兩年麥冬種植面積在擴大,價格有所回落,種植戶要關注市場風險,避免造成損失。
1、山東小麥進入收割期,畝產多少斤算高產量?
這個不太清楚。我是河南開封的,我們當地小麥已經收割完畢,產量多少已經見分曉了,由于我們是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我們的農民管理也比較到位,灌溉及時,農藥噴灑效果顯著,產量沒有明顯變化,基本畝產1200斤左右。個別的1000斤,還有差一點的800斤還是有的,平均也就是1000斤左右,
2、有人說今年山東小麥大豐收,預估畝產1200-1300斤左右,能達到嗎?
山東小麥基本已經收完。大豐收不敢說,就膠東半島來看,由于干旱,今年小麥畝產400到500斤左右,膠東半島屬于丘陵地帶,水利條件制約,半島地區達到畝產1200到1300斤左右根本沒有,可以說是歷史極限吧!今年就膠東半島來看,小麥產量很低,而且癟粒挺多,靠天吃飯的農業,只能聽天由命吧!可能山東其它地方小麥產量高,向那里的農民朋友表示祝賀!,
3、皖北種植麥冬如何?
麥冬是中藥材,也可當綠化花卉草坪種植,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丘陵坡地有野生分布。麥冬喜潮濕土壤陽光不太強烈的環境,土壤中性偏堿土壤種植,目前,野生資源匱乏,在南方開始人工種植。皖北平原,水稻田可以種植,但冬季要防止凍害,麥冬適合生長溫度18°C——20°C左右,夏季高溫干旱要采取遮陽措施和抗旱澆水灌溉,
。麥冬多年生植物,適合林下種植,主要取根部根球入藥,其價值也在根球產量上,一般栽植三年后收獲產量產值高一點,所以,大多三年后收獲,比種水稻產值高幾倍,每年麥冬春夏秋季都可以栽植。栽植苗大多選擇收獲后的植株,健壯苗做栽植苗,要剪去葉頭,根須較長的也要剪去,首先深翻土壤,每畝追施農家有機肥4000公斤,餅肥50公斤,氮磷鉀復合肥20公斤,平整土地,精耕細作,開溝起垅。
按株行距15cmX20cm栽植,栽后要澆透水,1個月后基本成活,要中耕除草,松土培土。保持土壤濕潤,要保證麥冬有足夠光照,又要麥冬不受強烈陽光直射,土壤不能干旱缺水,麥冬追施可在9月——10月份進行,每畝溝施農家肥4000公斤,餅肥5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也可追肥氮磷鉀復合肥2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
前二年可增加尿素使用,每畝10公斤,從第二年開始,根部根球膨大生長要以農家肥為主,磷鉀肥為輔。栽植第二年就可以收獲,但根球較少,產量不高,到第三年收獲最劃算,麥冬病蟲害要才栽植前對土壤進行殺蟲卵滅病菌,或水稻田用水浸泡殺菌滅卵。栽植后,最好不要噴霧農藥,尤其是收獲前不能使用農藥,麥冬種植過程中要勤澆水,勤中耕除草,勤施肥,加強田間管理,要遮陽避溫降燥。
麥冬的收獲,三年后的秋季開始收獲,用二齒鋤挖掘,象挖花生一樣,輕輕抖落塵土,然后采摘根球,放置流水中反復沖洗干凈,進行烘干或曬干,篩除雜質,分撿殘次根球,然后上市銷售。在麥冬種植上要考察一下行情,前幾年麥冬價格行情不錯,但近一兩年麥冬種植面積在擴大,價格有所回落,種植戶要關注市場風險,避免造成損失,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4、中藥材麥冬種植,能畝收益過萬嗎?未來幾年,麥冬種植前景如何?
您好,據康美中藥網報道,目前麥冬在各大藥市的價格為:麥冬種植收益分析:麥冬畝產量一般在在220-260公斤/畝,按照目前的價格,麥冬畝收入在14300-22100元;麥冬農戶種植成本投入主要是麥冬苗子,如農戶自行種植自己育苗這塊投入就比較少,要是購買苗子種植每噸苗子投入在1000-1500元(最貴時達2000元左右/噸),人工種植投入每畝地投入4-5個工時,每個工時費在75-80元/每天,投入需在300-500元,每畝地復合肥料投入300-400元之間,管理除草投入在200-300元,采挖、加工人工耗時投入最多,一般投入在2000-3000元之間,由于耗時費工成本不一,一般種植量越大的投入成本越高,種植越少投入成本越低,據估算種植5畝以下農戶投入成本在2200-2500元/每畝,10-20畝的投入成本在3000-3500元/每畝,30-50畝以上麥冬每畝總投入成本在4500-5500元之間/每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