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分開來講,5篇古文外加9首詩歌。文言文的確要多讀,玩讀出文言文的“味兒”來,文言文要多讀,要讀得“上口”,讀出文言文的那種“味兒”來,那么,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翻譯能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高,這是讀文言文需要特別注意,忽視了文言文的節律,像讀現代文那樣讀,對提高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其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1、高中語文文言文完全背不下來怎么辦?
我還是第一次聽說要把高中的文言文“背下來”。高中(也包括初中)的文言文,除了課后要求背誦的篇目,一般不用“背下來”,但是,文言文的確要多讀,玩讀出文言文的“味兒”來。文言文的“味兒”在哪里?文言文的“味兒”,就在它的節律,原版的文言文使沒有標點符號的,那么,沒有標點符號,怎么斷句呢?就靠它的節律斷句,
這是讀文言文需要特別注意,忽視了文言文的節律,像讀現代文那樣讀,對提高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其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漢語是很講究節律的,講究音節的和諧,比如詞語“掃街”,如果我把“掃”改成了“打掃”,“掃街”變成“打掃街”,就覺得差了點什么,那么,后面的“街”也要改成“街道”,否則,音節就不和諧了,讀文言文,要特別注意句子中間的停頓,要拿筆,在句子中間需要停頓的地方畫一道斜線,比如,“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這樣讀,其實在不自覺中,加入了自己粗略的理解,因此,文言文要多讀,要讀得“上口”,讀出文言文的那種“味兒”來,那么,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翻譯能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高。而且,你會感覺到,文言文不再是你的負擔,精神負擔,心理負擔,否則,只是壓著自己去讀,去背,讀文言文成了一種“折磨”,那就適得其反了!,
2、高三文言文背不背,太多了高一高二都沒有背?
你好,我是教過十五屆高三的高中語文老師,我負責任地告訴你,除非你放棄高考語文,你一定要背考綱規定的高中14篇(首)文言詩文。而放棄語文,等于放棄高考,你說這可能嗎?第一,背14篇高中古文是高中語文復習中最有性價比的復習項目,因為按照以往高考試題的情況來看,這14篇古詩文至少會考4分。14篇分開來講,5篇古文外加9首詩歌,
你只要背會了,就有可能拿到這4分。如果你說,我就是背不會,我在其他版塊多找點分,這實際上不太可能,因為其他知識板塊也要背,而且背誦的范圍更廣,比如文化常識,文言實詞,虛詞,成語等。其他能力板塊呢,你基本的得分是穩定的,不太可能靠臨時突擊多得分,所以,背14篇古詩文是最合算的。第二,14篇古詩文是文言學習的基礎,很多的文言知識語法現象都出自其中,
要答好高考文言閱讀題和古詩鑒賞題,這14篇古詩文都是必不可少無法回避的基礎。甚至有時候,考題考點就直接出自這14篇,我們不可能放棄古文,因為我們不能放棄高考語文。從這點看,也必須背會14篇古詩文,第三,從高中14篇延展到初中50篇,可以采用有重點的復習方法去背誦。初中50篇古詩文,一般在高考題中只占2分,
但是,也不能完全放棄。因為我們初中已經基本背會了這50篇古詩文,高中再針對遺忘和重點,有選擇地復習鞏固好了,說直白一點,實在你初中基礎差,沒有背會這50篇,你可以考慮在老師指導下選背一部分。第四,背誦是語文和其他學科學習的基本功,必須鍛煉,記憶力是能力的基礎,背誦是積累語言材料,鍛煉語感的基本手段,也是磨練人的意志力的手段。
3、教育部公布高中語文新課標,古詩文背誦篇目由14篇增至72篇,對此你怎么看?
支持古詩文背誦篇目由14篇增至72篇。想起一個故事,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武當派張翠山、天鷹教殷素素和明教金毛獅王謝遜在冰火島生存數年,三人結拜,張翠山和殷素素結為夫婦,生下了主角張無忌,謝遜是張無忌的義父,也是張無忌的啟蒙老師。謝遜的教育方法非常傳統,簡單粗暴,基本就是“背誦 打板子”的模式,小說中寫到:“謝遜甚至將各種刀法、劍法都要張無忌猶似背經書一般的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