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玉米輪作,夏收小麥、秋收玉米。如果土壤墑情適宜,依農時合適就翻耕播種小麥,揚花期、灌漿期噴葉面肥,做好一噴三防小麥揚花期和小麥灌漿期是小麥最重要的生長期,也是小麥高產的關鍵期,小麥“一噴三防”是我國小麥種植專家在上世紀提出的概念,主要是把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等進行混合復配,通過小麥生育期內進行一次性集中噴施、綜合作業,達到小麥防病防蟲、預防倒伏、避免干熱風危害,保證小麥正常生長、正常孕穗灌漿、增加穗粒重,從而確保小麥穩產、高產、優產的目的。
1、小麥澆水前撒肥料效果好不好?一畝地撒多少合適?
大家好,我是愛心167,小麥澆水前撒肥料效果很好,我以前種小麥分三次施肥,第一次是播種前,把肥料撒到地里和土摻好了在播種,然后在澆地,第二次就是年后的返青水,澆返青水以前一定要撒肥料效果比較明顯,澆水前撒了肥料的小麥格外綠,麥葉也沒有干尖,根莖還粗壯,第三次撒肥料就是出穗后,這是葉面施肥,也是在澆水前使用,所以小麥澆水前撒肥料效果不錯,產量肯定也上的去。
下面在說說施多少肥料,我覺的這個沒有準確的數字,因為有有機肥和沒有得不一樣,我第一次施肥料一畝地是在八十斤左右(復合肥,二胺,尿素),第二次一畝地三十斤尿素,也可以氮肥和復合肥混合使用,建議返青肥不要過量,造成前期浪費后期肥料不足還容易倒伏,第三次就是穗期這是葉面肥,用150克的尿素,六十公斤水150克磷酸二氫鉀,這樣的話可以起到平衡施肥的效果,以上是我自己種地的經驗,希望能幫到你,謝謝閱讀,
2、小麥追肥用多少肥?
小麥追肥用多少?這個雖然說沒有固定的數量,但也得根據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千萬不要認為追肥越多產量越高,否則,往往事不如意,或適得其反。我一個本家族叔叔,他家條件好,有錢,施肥不拘數,結果,小麥貪青晚熟、加上倒伏,最終產量比鄰地不多打,小麥施肥問題底肥:要根據目標產量、地力基礎確定。以畝產1000斤及以上的產量,首先整地施入底肥,以每畝100斤左右的氮磷鉀肥+適量的微肥即可,
追肥:追肥也需看苗情的群體結構而定。通常在生育期追施1~2次即可(我們這邊一般追一次),追施二次的,第一次可在春季澆返青水時,結合追肥即可。如墑情好(如冬季雪多)、苗壯苗旺、群體結構好的可適當延后,在起身期拔節期追肥,結合澆水畝追尿素20~25公斤。第二次追肥在孕穗期進行,視群體結構長勢決定追肥量,通常7~10公斤即可,
3、小麥現在撒什么肥料比較好?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陜西作為中國的“面食王國”,其小麥種植歷史悠久,經驗十分豐富,并產生了號稱中國農業始后稷,這個古老的民間傳說淵源流長,被人們津津樂道,其傳距今約有四千多年,傳說其從小喜歡耕種,長大后遍嘗百草,精通農技。在教稼臺講學指導農民耕種,傳播農耕技藝,成為遠古時代家喻戶曉的大農藝師,被人們尊奉為“神農”,其址就在關中平原的武功縣,
關中平原,不但具有后稷這樣的農業大師,也具有天然的千里沃野。過去,關中平原就是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可惜后來隨著三國時期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的峻工而發生了轉移,歷史變遷,但絲毫無法撼動關中平原小麥種植的歷史傳統。那么,種小麥,如何下種,如何使用化肥,才能達到高產質優呢?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結合祖輩的經驗,以及現代農業技術,給大家分享如下:第一,小麥種植的時間,
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民間不斷地總結,根據各種農作物的品性,不斷總結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可以說,這句民諺長期以來指導著小麥產區的播種。而關中平原地區小麥播種時間,一般在國慶節前后就開始播種,一周內結束,不過,隨著現代大型播種農具的使用,小麥播種一般三天左右就宣告結束。第二,小麥播種施用化肥,
過去化肥資源十分短缺,關中一帶的農民種植小麥主要施用農家肥,民間一直流傳著“新三年,舊三年,全部打倒上農田”,意思是家里的土炕、土墻不超過三年全部拆除打碎,和家畜肥攪拌施用小麥田地作為基肥。后來,農民播種前每畝施用碳酸氫銨25~30公斤,磷肥15~20公斤左右;冬季小麥越冬期間,遇到大雪紛飛時每畝追肥10~15公斤尿素;來年春季春灌時,一般農歷三月期間每畝追肥15公斤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