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是不是古代的南陽輪不到襄陽人來解讀吧。同時,在襄陽的文化節上宣揚南陽不是古代的南陽也有侵犯南陽權利,影響兩地團結之嫌,這句話從襄陽領導嘴里念出來是很尷尬的,所以,每每在此之后都要喋喋不休,繞口令一般的解釋一番“古代襄陽是屬于南陽的,這個南陽不是現在的南陽,是襄陽隆中”。
1、古代名人游南陽,都用大量詩篇贊美諸葛亮躬耕南陽,怎么會有爭議?
謝邀。古代名人游南陽,的確用大量詩篇贊美諸葛亮的忠君,愛民思想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從魏晉建祠以來,無數的達官貴人,騷人墨客在此潑墨揮毫,立碑記事,祠內現存碑刻共四百多塊,毫無疑問,武侯祠是南陽極具文化內涵的人文勝跡。然而,很多人有疑問,武侯祠是不是諸葛亮的躬耕地,是不是劉備的三顧之處呢?首先,諸葛亮自稱躬耕于南陽。
襄陽隆中屬于鄧州或南陽郡之說,源于習鑿齒,但并不靠譜,劉表曾以襄陽為荊州治所,襄陽應該屬于南郡,其次,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中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之說,看來,武侯祠在唐代就有諸葛廬了,這與諸葛亮的“三顧臣于草廬之中”相一致。另外,正如題主所云,歷代名人游歷南陽,都會留下關于諸葛亮的詩作,李白在盛贊南陽的《南都行》中寫道:走馬紅陽城,呼鷹白河灣。
誰識臥龍客?長吟酬鬢斑,李白到了南陽,立馬想到,諸葛亮在南陽躬耕,被三顧出山,而我卻無人理會,不禁按劍長嘯,愁緒滿懷。祠堂內的碑文中有明人蕭鳴鳳題寫的一首詩:氣聚崇崗紫翠深,百年懷抱此登臨,山連嵩岳來天地,名與人龍并古今。祠堂山門前,高大的坊額上,雕刻的“千古人龍”四字,就來源于此,至于說為何有爭議?主要因為我們傳統的非此即彼的狹隘的思維方式所致。
很多事情,是可以亦此亦彼的,兩地不必互相否定,其實是完全可以并存的。諸葛亮小時候跟隨叔叔諸葛玄生活在隆中,成年以后,到南陽游學,躬耕臥龍岡,以等待時機,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在另一篇文章里有詳細分析,這里不再贅述。結束語:最后引用清朝時,曾任南陽知府的湖北人顧嘉衡的一副對聯做結尾: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
2、為什么湖北襄陽一直說古代歸河南南陽管轄?
為什么只有\ 這一說法欠思量,自古漢江分兩陽。江南為陰是襄陰,江北為陽是南陽,陰地生了風雛龐,陽地出了臥龍亮,歷代清楚鄰居暢,改革開放襄變樣,一心要把諸葛搶,諸葛歷代在南陽,隆中茅廬臥龍崗。襄人又把南陽仿,襄墳變成草廬樣,植園變成臥龍崗,如此實在太謊唐,李賀故里在洛陽,襄陽李賀為哪樣?洛陽牡丹天下甲,襄陽牡丹是啥花?同心同德為國家,不可為利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