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堂堂的山東大省,居然沒有一座城市成為“超大城市”。再說說城市,淮北是一個典型的能源城市,運河故里,中國酒鄉,最近幾年也正在轉型為旅游城市,想要擺脫依靠能源,合肥是在建國后從一個小城市發展起來的,相對缺失歷史,南京和合肥相距很近,而且近年合肥發展勢頭很猛,GDP已經接近南京的四分之三,而且有統計流入人口在整個長三角地區是僅次于杭州排名第二,所以,兩個城市之間存在競爭關系,在整個長三角一體化格局下如何定位這兩座城市變得非常重要。
1、國家統計局最新城市評級公布,合肥為何不在特大城市行列?
從中國的發展趨勢看,最有實力或者潛力“參賽光榮入伍”超大特市的有14城,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武漢、南京、杭州、青島、西安、濟南、合肥。前7名已經正式“參軍入伍”,后7名的發展潛力已經非常接近入伍條件,至少它們已經具備了“預備役部隊”的基本條件,完全符合“特大城市”的條件,
然而,為什么合肥城區常住人口突破511萬人卻被堵在了“特大城市”行列門外呢?最有可能是出現了統計審核錯誤。按照發展趨勢,合肥市明、后年常住人口突破千萬人還是很有希望的,屆時,合肥就不是“預備役部隊”了,而是扎扎實實的“野戰軍王牌部隊”了。這里要特別提到一個GDP大省,山東省,要想可持續性發展,先從人口抓起!我堂堂的山東大省,居然沒有一座城市成為“超大城市”?山東真的要加油、加油、再加油!。
2、安徽宿州和淮北哪個城市發展潛力大,未來會合并嗎?
宿州和淮北都在安徽皖北,相對而言皖北的發展要落后于皖南,而近年來安徽振興皖北發展,皖北確實要比過去要好的多。這張圖是皖北的城際鐵路圖,標志著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五市,將在一起報團取暖,再說說城市,淮北是一個典型的能源城市,運河故里,中國酒鄉,最近幾年也正在轉型為旅游城市,想要擺脫依靠能源。風景有相山公園,龍脊山,南湖濕地公園,華家湖,石板街,臨渙古鎮,隋唐大運河,等等值得歷史紀念的地方有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和雙堆集戰場舊址等,
(如果轉型成功的話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宿州,安徽的北大門,連襟沿海,背倚中原,地理位置非常好,同時又是歷史文化名城,有小山口遺址,古臺寺遺址。京杭大運河(通濟渠段)置宿州,是楚漢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而重要的一點是,宿州擁有中國華東地區最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云計算哦),同時又是CG動畫集群渲染基地(計算機動畫),又是中國五大量子通信節點城市之一。
3、合肥和南京是全國最近的兩個省會城市,有人說合肥不會往東部發展和南京無縫對接,這是為什么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覺得值得思考,南京和合肥相距很近,而且近年合肥發展勢頭很猛,GDP已經接近南京的四分之三,而且有統計流入人口在整個長三角地區是僅次于杭州排名第二,所以,兩個城市之間存在競爭關系,在整個長三角一體化格局下如何定位這兩座城市變得非常重要。一是合肥在近年的口號是打造長三角第四極,因為整個長三角的中心無疑是上海,而南北的副中心為南京和杭州,長三角的規劃中最早也沒有安徽,是在最新的文件中明確為三省一市,所以,合肥是要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必然要和南京產生人流、物流和資金等多方的聯系,這是兩座城市合作的基礎,也是發展的必要前提,
二是從歷史的角度講,南京無疑是占據優勢的,明朝時的政治中心,而安徽更多的對南京有一種認同感,尤其馬鞍山以前就是京城出游的后花園,所以,南京的輻射能力是有原因的,這是文化歷史上的因素。而合肥是在建國后從一個小城市發展起來的,相對缺失歷史,所以,為了避免過度競爭合肥在規劃中也是有所保留,沒有向東發展,三是南京和合肥在經濟產業上也有一些競爭,合肥是國家科教中心城市,而南京創新發展勢頭也是相對突出,合肥自身發展雖有攤大餅的問題,但確實在科技創新上有一定的實力積累,這不得不感謝中國科技大學,所以合肥和南京是存在競爭的,而且必有一個勝負,因為資源是有限的,兩者不論從空間上還是產業及人文上都比較接近,這是必須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