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考生填報的專業志愿能夠錄取,則按照考生填報的專業錄取。我認為從志愿填報結束到開始錄取留下充足的時間是科學的、合理的,我認為,高考志愿填報到高考錄取時間留下充足的時間,各大學錄取人員就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到各省考試院進行錄取,各省的志愿填報無論遇到什么情況也能夠全部完成。
1、平行志愿錄取是怎么錄取的?就是分數優先嗎?
關于平等志愿錄取規則,曾經在多個問答過。不過頭條的搜索功能不行,要不然就可以找到直接復制粘貼過來了,平行志愿不僅僅是分數優先,千萬不要誤解高考錄取規則。錄取過程可以分為“投檔”和“錄取”兩個階段,所說的平行志愿,是投檔的一種規則。關于投檔平行志愿投檔規則可以用“分數優先、遵循志愿、一輪投檔”12個字來概括,
所謂“分數優先”,是將所有的符合條件的考生,按高考投檔成績,從高至低進行排序。比如,全省普通理科考生十萬人,就從第一名排至第十萬名;全省普通文科考生共5萬人,就從第一名排至第五萬名;體育類、藝術類考生,也分文科、理科分別排序,投檔時,系統會從第一名開始投檔,按順序一直進行到最后一名。簡單理解,也可以說,投檔順序從高分考生到低分考生,逐個進行投檔,
這就是“分數優先”。假如該批次的平行志愿院校共有6個,考生依次填報為A、B、C、D、E、F院校,按照考生填報的院校順序,從A至F依次對院校進行檢索,看是否符合院校投檔要求。首先檢索A院校,如果A院校符合投檔條件,就投檔到A院校,如果不能投檔,就繼續向后檢索B院校,直到某個院校符合要求,就把考生投檔到哪個院校,
這就是“遵循志愿”。如果考生被投檔到某個院校,那么投檔環節結束,未檢索的院校也同時失效,考生是否錄取,都不再進行投檔操作。如果6個院校都不能投檔,那么考生就只能去參加征集志愿,或者去下一個批次投檔錄取,在平行志愿的投檔環節,考生最多只能被投檔到1所院校。這就是“一輪投檔”,關于錄取如果考生被投檔到某個院校,之后就是錄取環節,確定考生被錄取到哪個專業。
關于錄取,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規則:分數優先、志愿優先、分數級差,分數優先,就是所有被投檔考生,投分數高低排序,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進行專業錄取。一般每個院校可以填報6個專業志愿,專業錄取時,按填報順序依次檢索,錄取到第一個符合錄取條件的專業,如果考生填報的專業志愿能夠錄取,則按照考生填報的專業錄取。如果考生填報的專業不能錄取,則準備進行專業調劑,
志愿優先,就是所有被投檔考生,首先按第一專業志愿分組,分組后再按成績高低排序,各專業優先錄取對應組內的高分考生。對第一次分組后沒能錄取的考生,第二次按第二專業志愿進行分組,各組優先錄取高分考生,如果還有沒能錄取的考生,則按第三專業志愿繼續分組。如果到到第六專業志愿分組后,仍然有人沒被錄取,則準備進行專業調劑,
分數級差,也是分數優先的一種。所有投檔考生按成績高低排序,從高分考生至低分考生依次進行專業錄取,如果考生的第一專業志愿沒能錄取,則將考生成績減去一個級差后,重新給考生排序,檢索考生的第二專業志愿是否能夠錄取;如果仍然不能錄取,則繼續減去一個級差,再次重新排序錄取他的第三專業志愿。如果所有專業志愿都不能錄取,則準備進行專業調劑,
級差多少,由學校確定,各學校并不相同。也有少數學校使用特殊的專業錄取規則,具體使用哪種規則,需要查閱學校的招生章程,專業調劑,考生填報的專業志愿都不能錄取時,將考生隨機錄取到一個還沒有完成招生計劃、符合專業錄取條件的專業。不要把專業調劑當成保底的萬能鑰匙,專業調劑不是萬能的,有時考生因為體檢限制、單科成績不夠等原因,有可能專業調劑失敗,最后被退檔,
2、自己的志愿填報完成了,為什么不馬上開始錄取并公布結果呢?
志愿填報的時間和錄取時間節點,每年各省在高考之前就進行了安排,并且提前向社會進行了公布,涉及到廣大家長和考生的根本利益,非不可抗拒的因素,不可能更改了。從志愿填報結束到開始錄取的時間為什么要預留了10天左右的時間間隔,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比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了大地震,出現了信息不暢通通、交通阻斷等等情況。